周末午后,春阳暖暖,惠风和畅,我领着中学同学参观校园。一路行来,老同学对学校各处景致赞不绝口,唯独,来到母子像前,伫立,久久不语。
时间仿佛在刹那间凝固。他的眼神一直停留在母子像上。过了许久,他问我:“这叫什么名字?”“母子像”。这时,他又打开了话匣子:“你们学校的风景果真不错,不过,其它只能用来养眼,而母子像,则可以用来养心”。我不禁一触,我清楚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狠狠的一触。啊,母子像,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地滋养着学子的心灵,静静地揭示着人性的出发点——母爱。
遥想起,孟母不辞劳苦,三迁居所,此爱可敬;岳母忍痛含泪,举针刺下“精忠报国”,此爱可叹。纵游五千年历史长河,母亲,一直焕发着永不幻灭的光芒。是她,在夜灯下为游子缝衣;是她,在月光下为异客寄托思念;是她,在晨光中为远行者拉长了眺望;是她,在岁月中把青丝熬成了白发……
笔墨流淌至此,不禁让我想起汪国真老师的《母亲的爱》: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这首诗,从我第一次抄进日记,就伴着我,从乡中学走到县城,从县高中走到郑州,走到现在,走到母子像前,还要,走到永远,永远。
(会计系通讯部 佘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