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在外,我对家有了些许新领悟:家是童年的摇篮;是踏入社会的学前班;是人生的起跑线。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父母及亲友温存的呵护下成长,潜意识的形成,让我习惯接受他们对我的关爱,并且变得麻木,甚至有时我还离谱地认为,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关爱是本性使然。
经过高考的洗礼,此时的我已漫步于升达美丽的校园中。相对于以前而言,我逃离了束缚,摆脱了烦忧。可是我内心却不时地想到在家的点点滴滴,开始放心不下家了。每次当看到一些有关亲情的书后,内心总觉得空空的。我开始想家了,开始不时地往家打电话,开始学会倾听父母及亲友诉说家中的事情,开始关怀家人。偶尔右眼跳动几下,心便开始悸动了,自认并非如此感性的我,思绪中只有对家的牵挂。
寒假伊始,我便匆忙踏上归程,百感交集;敲开家门,我凝视着这个生我养我的家,感觉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亲切。父亲责怪我不预先说一下,好让他去接我,我无言,只是投入父亲的怀中;看到父亲两鬓斑白的发丝,想到母亲在外漂泊,我对自己说,为了家,为了这个家,我要努力地奋斗!后来,和父亲谈话一直到凌晨,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有说不完的家常话。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远洋航行的轮船,那么家便是温馨的港湾,她在我们不能独立时约束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给我们无私的关爱。我们深感人间有爱的同时,让我们学会感恩。
(学通社 吴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