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我电话采访了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马奶奶。当我鼓起勇气告之本意,马奶奶却爽朗地一笑,随道出了她艰难坎坷的人生,道出了她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马奶奶生于1929年,家居凤凰山下,世代务农。小时候因家境贫困,15岁便被嫁给当地陈家汉子为妻。随后与丈夫一同参军,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抗战胜利后,夫妇俩解甲归田。
新中国的建立给两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无限活力。他们说服老爷子把财产充公,参加了人民公社,要把一生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但“文革”的到来让他们陷入了一场灾难,因家庭成份问题,陈氏一家被送上批斗台。在批斗期间,曾沐浴战火腥雨的夫妇相拥而泣。他们开始困惑,开始怀疑新中国的未来走向,他们以为被党和国家遗弃了。
1975年,两位老人得到平反,让他们又一次看到了党的伟大和新中国的希望。老两口婉拒上级的邀职,在小山村集资办了一所小学。1996年,他们的大儿子在外地办企业,回乡帮助乡里建了一套农村基础设施,同时设立了乡小学奖学金,鼓励乡村发展教育事业。乡亲们彻底改变了对他家的看法,并把两位老人选为乡里的楷模。陈爷爷见人就说新中国越来越好。然而,不幸的是,陈爷爷2000年因病去世。临走时,老人立下遗嘱,要把毕生积蓄全部捐给乡村小学。
现在,马奶奶生活了六七十年的小乡村发生了沧桑巨变:以前的泥瓦房变成了红砖楼房;以前泥泞的羊肠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以前80%的文盲变成了学历最低为高中生。看着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马奶奶欣慰地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听到这,我在心里想,何尝不是,正因为我们有一批又一批像马奶奶夫妇这样的赤子,祖国才发展得如此迅速与平稳。马奶奶高兴地告诉我,“十一”将带着陈爷爷的遗物去观看国庆大典,以此作为献给祖国六十华诞的赤子真情。
电话这端的我,泪眼朦胧,为马奶奶的赤子真情,更为60年间祖国的沧桑巨变。一代赤子,一片真情,一份感动,万分祝福。
(外语系 黄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