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我国政府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据悉,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760万,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笔者认为:
大学毕业生自身做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的待遇今非昔比,昨日的“铁饭碗”和今天的“家猫”不可同日而语。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从基层做起,在能够保障基本生存的条件下,在工作中钻研、学习、锻炼自己、挖掘潜能,为提升能力不懈努力。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营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明智的选择;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虽然现在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过于求,但其实高层次的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对很多企业来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才是他们苦恼的。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要从一进大学开始,就要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定要珍惜有限而又宝贵的大学时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或者无所事事,整日于浑浑噩噩之中度过。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有了真才实学,就业就相对轻松得多。
(营销系 杨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