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的教学定位是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同时,我所讲授的课程《消费者行为学》也是营销类专业课程中与企业实际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是直接面向企业,面向消费者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与素质的对口、适合的课程之一。因而,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我探讨了“面向企业应用”教学模式,而且把它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为了贯彻“面向企业应用”的教学模式,我在讲授一个理论知识后,总要加上“企业应用”(或“营销启示”,或“营销应用”,或“典型案例分析”等)的一部分知识,而课本和许多参考书则没有侧重于这一点,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取材于企业实际或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的相关信息(如电视广告、企业促销等)。例如,我在讲到有关“品牌域”内容时,特地精选了中兴通讯在海外的相关营销战略案实例,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再如,在讲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时,由于课本讲的是理论内容而未涉及真正的应用,因此我大量收集了相关资料,增加了许多应用知识,包括每一个需求层次所涉及的代表性产品和经典广告诉求(营销主体)。
“企业应用”这部分知识不是对理论知识简单的再现与照搬,而是运用该理论知识进行的有一定深度,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实践分析、应用或验证。这部分的知识对我们授课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对学生而言也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而是非常重要,是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实证分析和扩展延伸。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二者兼备,才能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为了使这种“面向企业应用”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头脑与思维中生根,我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不是课本上所附带的思考题,而是围绕“面向企业应用”这个核心和主轴而编写的题目。更重要的是,我为学生所出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题目同样也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而编写的,绝少照搬照抄课本思考题或其它相关参考书的题目。因为课本上的题目比较少侧重于“面向企业应用”,而不能直接拿来。我之所以这样做,绝不仅仅是为了搞“创新”,另起炉灶,而是为了紧紧围绕“面向企业应用”这个教学核心和主旋律,真正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种“面向企业应用”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做作业与期中考试过程中的感想是:“作业几乎没有可以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题目”,“作业和考试题目逼着我们重视应用”,“我们不得不改变在书本中直接找答案的传统思维定势”。我给他们的告诫和启示是:“理论在书中,答案在书外。”激活学生的大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并进而让他们自己学会应用,转化为能力与素质。这就是我“面向企业应用”教学模式的目标。
(营销系 宁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