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启发式课堂教学刍议 [第179期]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04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一、启发式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我国的教育法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智育方面而言,大学课堂教学大体应达到两大目标:一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二是增强学生的能力,主要是理解力。20世纪90年代,国外形成了“为理解而教学”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学的宗旨就是帮助受教育者理解、提升他们的理解力,主张通过课堂上的“理解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而启发式课堂教学正是这种“理解活动”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如今,这一教学模式已在全世界广为推广。我们提倡启发式课堂教学的宗旨,也应是增强大学生的理解力,即增强他们运用已学知识,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活动,最终做出独立判断,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

二、启发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要更好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宗旨,课堂上的“理解活动”就必须是师生共同感兴趣,并积极参与的活动。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提出一个或一些有启发性的论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同课程启发性论题的内容不同,但作为启发性论题又有其共同的特点。首先,该论题应处于该学科体系的中心,否则就可能使教学脱离教学大纲。其次,学生和教师对此论题都感兴趣,否则就可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使理解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再次,论题要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三、启发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互动

要想启发式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开展“互动”的理解活动。大学课堂上的理解活动就是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主要包括:运用已学理论解释说明某些现象的活动,为了论证某一原理寻找证据或实例的活动,把同类和相关事物加以概括或归纳的活动,由此事物类比推及彼事物的活动,以及科学合理的叙述活动等。但所有这些活动都必须是“互动”式进行的。一是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互动首先是师生互动,包括教师提出启发的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该论题的理解活动,把握活动进行节奏的快慢,层次深浅和学生的积极呼应等。二是生生互动。启发性论题的价值就在于其启发性很强,每个论题都可能导致许多不同的理解,会引起学生中的相互讨论甚至争论,这是一自然形成的生生互动。此外,教师在确定某个启发性论题的理解目标时,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引起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讨论。

四、启发式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即时性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是一门课进行两次考试,即期中和期末考试。一是给学生评分,二也包含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这是必要的,有它的积极作用。但对启发式课堂教学成果的测评,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它的评价必须是即时性的和持续性的。因为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随时需要标准,需要信息反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如果时过境迁再给这些,不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频繁思考,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活动和提升理解能力。

(共科部     汤五云)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