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谚语、俗语的使用错误
在四、六级作文写作中,如果能用上一两条谚语或俗语,而且用得恰如其分,可以说是文章中的亮点,有时甚至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有的学生记不住,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翻译,有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甚至会让人不知所云。有的学生记不准,写的句子说是谚语或俗语,但其中有自己的语言;说是自己的语言,里面却夹杂着谚语或俗语的意思,其结果是四不像。当然,大部分的谚语或俗语是需要硬性记忆的,但有的也是有章可循的,比如:“Where there is …, there is…”。套用这一句式就可以表达多个谚语或俗语,最常见的而且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除此之外,还有“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 there is resistance.(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无火不生烟或无风不起浪)”。再比如:“It is never too late to…”,套用这一句式的有:“It is never too late/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浪子回头金不换或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诸如此类的谚语或俗语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处处留心,其实记住一些对写作有用的句子并不是很难,这还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
五、句子或段落的不连贯
在四、六级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列提纲,直接写作文,有时就是想一句写一句,写一句想一句,没有清晰的思路,这必然会导致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不连贯。
下面我以200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生的答题为例。作文题是: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a Traffic Accident,要求是以下几点:1.车祸发生的时间及地点;2.你所见到车祸情况;3.你对车祸原因的分析。下面是来自某考生的这么一段话:Nowadays we can easily find many drivers breaking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at will. Traffic regulat ions are very important. They are useful not only to yourself but also to the people around you. So everybody must learn them by heart. 同学们乍一看,觉得没错,句子都正确。其实这一段句子之间基本上无连贯性。第一句是段落的主题句:现在我们很容易看到许多司机随心所欲地违反交通规则。读者看完此句就会期待知道这些司机是如何违反交通规则的,后面却没有了下文。第二句却是给出另外一个主题句:交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按此主题就应该介绍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其违反的后果如何,但后两句却直接进入结论,对主题没有展开任何的说明。在最后我们还会发现,除了句子之间不连贯外,考生在表述过程中还发生了语义转移,混淆了遵守和熟记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保证单词、语法、句子结构等的准确性并不代表万事大吉,我们还要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只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为英语作文分数低而落马,有的就差那么一、两分。考生看到成绩后都后悔不已:如果自己做题时认真一点,仔细一点该多好啊!许多专家认为: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提高的英语能力只有英语写作。单词、听力、阅读理解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或练习,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四、六级考试前要多注意写作,写作时细心一点,不要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也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公外部 张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