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212期]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3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我院入选第四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大力构建数字化校园,是高校占领信息制高点的一个有力举措。以高性能、全覆盖的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资源的全面整合,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培训,提升信息素质,促进技术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2月,我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入选第四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

一、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常抓不懈

学院从建校初期,就十分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就为学院确定了“资讯化、国际化、公园化”的发展目标;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创办人专门从美国订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IBM486电脑近400台,供师生教学、学习使用;从那时开始,我院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就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1994年,学院成立电脑视听中心,作为常设机构主管全院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2005年,学院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经过15年的努力,学院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应用建设、网络优质资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网络,基本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的全面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

二、加大投入力度,校园网络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学院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先后经过四期工程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已覆盖校内所有楼宇和房间,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全院联网计算机8000多台;网络拓扑结构先进合理,稳定性强、安全性高,网络出口总带宽达到2G,通过专线光纤线路分别以千兆速率连接CERNET和INTERNET,能满足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的需要。

为给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改善宿舍上网环境,2005年,创办人指示学院投入500多万元资金,收回了网通公司在我院的全部网络资产和宿舍网络管理权,并对校园网络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网络升级改造后,我院师生上网速度明显提升,上网费用大幅下降,网络维护服务亦有明显改善。

为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学院建设了先进的网络中心机房,集中了整个校园网络的核心通信和重要服务器等设备。网络中心机房配有23个标准网络机柜和1个集中式光纤配线柜,2台H3C S9512万兆核心交换机、1台Quidway S6506R千兆交换机、1台Foundry FI400千兆交换机、3台 Amarantent F600+千兆防火墙等高端网络设备以及43台SUN、IBM、HP、DELL等各种高中档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承载着学院www、dns、mail、ftp等基础网络服务以及教学、管理、科研等多种网络应用系统,并配备Quidview网络设备管理系统、XLOG网络流量分析系统、CAMS综合访问管理系统、Symantc网络版防病毒系统、Windows软件自动更新系统等,强化了网络管理功能。

三、促进技术应用,教学与管理应用日趋广泛

学院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建设了70余间多媒体教室,配备联网电脑、投影机、视频展台、中央控制器、影碟机等设备,并在部分教室推广应用教学录播系统。该系统能录制授课实况,可用于教学过程的视音频直播、录制、多媒体演示、教学软件制作等方面,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录制完成的课程,存放于TOD点播服务器中,师生均可通过网络随时点播。

学院建有60余间电脑教室、语音教室等多功能教室,配备联想、紫光等知名品牌的联网电脑3100多台;在此基础上,推广应用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ERP、网络游戏开发、信息安全等专业模拟教学系统。特别是2007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金融控制中心,配备LED大型显示屏和专业金融教学系统,可以实时进行股票、证券、期货等模拟交易,是学生学习实践的数字化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采用自主开发、购买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始建于2000年的学院主网站,下设20多个独立子网站,是集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多功能交互式动态网站。学院依托校园网投入运行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物品管理系统、在线收发室系统、教材信息管理系统、专业英语四级/八级在线练习系统、招生录取查询系统、新生报到注册统计系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课堂、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体育教学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多种网络应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四、着力资源共享,数字化图书馆独具特色

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93年,1995年投入使用。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全开架阅览服务模式,采用标准CNMARC格式,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流通库、典藏库等,实现了中西文图书的采编、流通、信息咨询、期刊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自动化,曾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

2003年,创办人投巨资、大手笔对旧馆进行了扩建和数字化改造。在三楼e化区,设置检索机10余台、联网电脑200多台、DVD播放系统20多套、研究小间8个、团体视听室和小剧场4个、临窗音乐欣赏座位8个,为师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文献检索、信息查询、视频点播、网络应用等服务。

图书馆馆藏数字图书30余万种,拥有中国知网、国研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硕博论文库等30多种学科门类齐全的数据库,并自主开发建设了书附光盘数据库、考研考证数据库、多媒体课件库等三个特色数据库,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和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五、精心服务师生,校园一卡通系统优势凸显

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于200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校园一卡通集身份认证、借书证、就餐卡、电子钱包于一身,已在餐饮消费、图书借阅、医疗收费、上机学习、浴室洗浴、宿舍购电、人事考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007年9月,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设计开发了校园一卡通圈存系统,基本实现了一卡通用、一卡多用,为师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创办人、与全院师生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院将以入选第四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推进应用,为师生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为推动学院平稳较快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院办     沈定军)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