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从狭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通俗地说,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本文拟就狭义的角度从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几点教书育人中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误区
1.讲课时,内容只局限教材,照本宣科,缺少根据形势及本学科进展的补充材料,例子缺乏吸引力和代表性,使学生感到内容浅显,脱离实际。
2.讲课时,没有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主要讲故事,新闻或发牢骚。这样的讲课表面上气氛活跃,但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学生没有记住什么知识、道理和方法。
3.方法上,只注重讲授内容,不注重学生课上课下的反馈。只顾自己讲,没有学生的互动参与,也不顾学生是否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课下没有与学生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疏通障碍,融洽师生关系。
4.在教学目的的把握上,只教书,不育人。如一位教授在讲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个人及家庭的遭遇时,没有引申到育人上。
5.仅注重教好课,而忽视科研。脱离科研的教学是浅层次的,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成长,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教学效果上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勇于探究、敢于开拓及创新的能力。
6.在师生关系上,为了追求“和谐”,而对学生的错误熟视无睹,包庇纵容,甚至违反原则。
二、对策与思考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评价体制的不健全,又有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经验之不足,也有市场经济背景下,教师思想被污染,违背职业道德的原因。要避免和改进这些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
教师职业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8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教师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坚持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讨总结,从而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境界。
2.把握教学目的是关键
叶圣陶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炼,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教师教书固然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以认识世界,这是基础和前提,但难点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以及改造世界的原理和方法。正如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同时,教师要育人,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成事业。教师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这样的目标,相信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3.和谐师生关系是途径
根据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理论,师生关系体现办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中国的“亲其师,信其道”,也反映了师生关系对教学的直接影响。教师要以“三心”(即关心、爱心、耐心)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同时,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也要“三严”(即严管、严教、严考),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方法,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促使师生关系的和谐,齐心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4.加强科研力度是保障
教书育人是一所大学的基础,也是中心内容;而科研则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高质量的教学是以科研为支撑的。科研促进教学,搞科研,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高效率。用科研的思路讲课,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它必然要接触、筛选、吸纳大量的信息,形成一个信息场;另外,科研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前人的漏洞,补充教材的不足,使讲课内容深刻而系统;用科研的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成为科研型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共科部 滕 云 汤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