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教师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207期]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2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鼓励、培养出来的。培养创新能力没有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方案或措施,它只要求教育者提供一个环境,营造一种氛围,允许拥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答案, 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使受教育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中国大学的使命,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大胆地实践,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新世纪每一位教育者都在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指出:“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这里说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限制,给其表现的机会;“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独特想法进行批判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安全感。实践证明,课堂上如果没有自由、安全、和谐、民主的集体氛围,学生顾虑重重,其创新的动机欲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超越常规,打破限制,发表一些奇特的想法;而不轻易批评和扼杀他们创新的灵感。要知道,一个看起来可能是幼稚的想法,往往是创新意念的开始。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鞭策力,是一种要求去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居里夫人说:“强烈的好奇心是科学家的第一向往。”无数事实证明,杰出人物或天才人物的创造业绩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规范的考试,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好奇心。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资料,对问题大胆给予一些假设。鼓励学生不满足于教材给出的一般事实,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世界上众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都对想象力作了精辟的描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列宁说:“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如果没有它,就不能发明微积分。”可见,没有创新想象的参与,没有想象和新假设的建立,创新是无法进行的。课堂上,教师通过知识积累增加表象,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丰富学生的再造想象力,也可以在解题训练中进行模拟型假设、过程假设、结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打开想象的大门。

四、培养学生问题批判性

创新思维的生命力在于质疑和批判。质疑就是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难,这是创新的起点。没有批判意识,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将会无所适从,即使是拥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也难将其升华为超越他人的新见解。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批判意识强调对现实的反思和再认识,对现有的思想、观念的重新审视,属于考察性和评价性,而创新意识则强调创新,批判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础与前提,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新的思想、理论不可能凭空产生,总要以已有的理论和认识成果为基础。因此,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不盲从课本,敢于打破框框,对教材批判性地吸收,同时,敢于向权威挑战,改进“师云我云”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敢于质疑,敢于鼓励学生提问题,也同样需要教师有极大的勇气。俗话说:“学生怕考试,老师怕问题”,一个水平不高的老师是往往惧怕学生提问的。我们的教师应做到,在课堂上,当学生提的问题涉及教师研究范围的,教师应首先赞许问得好,然后解答,而不能立即解答时,教师应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这不仅表现了一个教师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课堂上允许学生对某个问题多提几个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点拨中从质疑——析疑——解疑中创造性地学习。

(共科部     韩芝隆   时文俊)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