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大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精神,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教风,顾名思义就是一所学校的教师教育风气、风格和风尚;它体现在教师人格、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涉及教师的政治觉悟、道德观念、精神风貌、知识水平、治学态度和育人方法等。学风,是一所学校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对学生来讲,则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优良的教风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训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高效的学习能力。
一、倡导厚德博学的教师人格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持怎样的精神状态、表现怎样的人格风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在这方面,我国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厚德,就是要求教师品行端正,宽厚仁爱,加强道德修养,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勉励学子们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深厚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以学识吸引学生。所以,教师要孜孜以求,不断修炼自己的思想道德, 广博地获取知识,追求学识上的渊博,专业技能上的精湛,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的成长,带领学生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教学观念
为落实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转变过去那种传承式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应该由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转变为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实践,教会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情商”;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特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所谓的书呆子,而在于启发、激励、管理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掌握“为学之道,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与创办人强调的“读书的目的:一为做人,二为做事”是一致的。而这些,正是能使广大学生受用一生的,具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高度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潜心钻研,改革创新。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专门的知识,更要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学、自立和自理能力,做到“笃学求是,知行并重”。
三、体现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改进教风的根本要求是教师提高责任感,充分理解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三尺讲台,是神圣的,科学知识、人生道理,都包含在这三尺讲台中,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品质”问题。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履行责任。这也是创办人强调的教师要敬业。追求“品质”,即要恪守尽职,一丝不苟,热爱本职工作。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仅决定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做到知人善教;还要把教学当作一种事业,要全心投入,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奉献,追求成功;更要把它看作一种艺术,要博取众长,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寓教于理、于情、于乐。要努力贯彻创办人提出的“三心”原则,忠于职守,勤恳工作,用真知去引领学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用真善去熏陶学生,用真爱去感召学生,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似春蚕吐丝、春雨润物,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
四、建立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升达一贯的传统,建立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也是优良学风的根本保证。教学质量监控涉及教学全过程,做为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程度,认真备课,写出教案,遵守上下课时间。教风正,才能学风正。教师要贯彻落实学院各项制度和创办人提出的“三严”、“三守”和“三特色”原则,严抓考勤、课堂纪律,批改作业和组织考试等环节,切实带领学生深入实践,调查问题,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撰写实践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坚持贯彻落实学院五级听课制度前提下,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教评活动,通过教评,指出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绩效”。
总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依据崔院长的“泡菜坛子”理论,要想培育优秀的人才,要使我们的学院、教师和学生得到社会的信任和认可,要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关键要拥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各职能部门、各位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风建设,提高责任意识,以教风促学风,把我校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共科部 滕 云 单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