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党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而且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宗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人文关怀,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政课实现人文关怀的前提条件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建立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实现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并进而达到思政课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的关键。
在高校,一般思政课课时较少,常大班上课,且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因此,如果教师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主动接触学生和关爱学生,就会形成教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记得教师的陌生、冷漠的师生关系,这就很难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因此,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特殊使命而言,更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为此,教师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思政课传统的枯燥说教教学模式,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要深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并给予真诚的帮助,成为学生今天学习的合作者,未来发展的引导者;要以父母般的博爱情怀接纳学生,成为能够与他们进行心灵碰撞的朋友;要以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挖掘和培育自身的巨大潜能,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和实践,积极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增强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彰显教师人格魅力,是提高思政课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而这一使命的较好完成,往往需要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和人格完善的人,是能以真、善、美的崇高价值理想去塑造人们灵魂的人,是对他人与自身的人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给予终极关怀的人,即富有人文关怀的人。
因此,思政课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铸就高尚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文学修养、哲学修养、道德修养以及艺术修养等其它人文学科的学习;精心培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文底蕴,进一步完善自我。以此去影响和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教师要有不懈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把丰厚的人文知识自觉运用在教学中的热情,这是增强教学吸引力,并深刻感染学生灵魂世界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锤炼自己声情并茂的讲授、旁征博引的辨析、引人入胜的归纳、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以求得优良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在不经意间渗透人文关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提高思政课实现人文关怀的基础内容
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了解学生对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状况,把握他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所思所想,努力寻找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如在讲授“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时,就要重点准备有关恐怖主义的资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通俗易懂、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与教师一起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去体验,又要注重人文关怀,让思政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在思考、体验、感悟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授“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时,老师如将自己的恋爱体验真实地与学生交流,这种对学生充分信任的现身说法,往往能起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基础上的理论传授、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当然,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加强管理,教师对学生切合实际的恰当批评教育,是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决不是对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视而不见、姑息迁就,而是要进行人格尊重前提下的恰当批评、正确疏导和耐心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掌握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建议和引导,这是实现高校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的基础。也只有在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实现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广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好实现教学目的、切实做到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共科部 李广伟 翟效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