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青年的学习榜样 [第233期][2010-03-16]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记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数学家谷超豪教授

□  共科部   姜效先   张玉灵

2010年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数学家谷超豪和被称为中国“卫星之父”的孙家栋颁发了奖励证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谷超豪教授是自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大奖以来,继吴文俊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数学家。这不仅说明了党中央对“科技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理论学科,在科技进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让广大青年更好地向这些为祖国的科技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学习,我们特撰此文,向大家介绍谷超豪教授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

谷超豪教授是浙江温州人,生于1926年,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留校任教,1952年升为讲师。1953年调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1954年晋升为副教授。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1959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仍在复旦大学任教,1960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开始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88-1993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还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谷超豪教授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方程。早期从事K展空间理论的研究,并给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在莫斯科大学期间,研究了微分几何领域的放射联络空间和芬斯勒空间,并在两类空间的整体嵌入问题方面得到了完整的结果。回复旦大学后,他进行了偏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解决了超音速机翼绕流的数学问题。他还和学生一起解决了间断初始值局部解存在性问题等。首创性地开展了多自变量混合型方程的研究,1965年,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一大类多自变量混合型方程解的存在性定理;还在高阶多元混合型方程的理论方面做出了先驱性工作。1974年,他和杨振宁合作研究了规范场理论,证明了一般洛伦茨流形上有源(包括无源)的杨一米尔斯方程柯西问题解的存在性。他还成功地把纤维丛中的和乐群理论应用到规范场的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标准路径的位相因子和规范场强可唯一决定规范势。他和胡和生合作,完全决定了球对称规范场的一般结构及其分类。在双曲型方程的研究中,开辟了关于不定度量流行的调和映射的新研究领域。他的一些研究成果曾引发了一大批数学家的后继研究。在孤立子理论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此外,他还研究了变换群论,计算流体力学等。他的工作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重视。1978年,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他所领导的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两个项目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1995年,获中国数学会与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他先后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孤立子理论与应用》、《数学物理方程》、《经典规范场论》等多部学术专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谷超豪教授在学术上的骄人成就,对我们一般学习者而言,也许是一辈子也难以达到的,但他少年时便立下“青少年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的宏伟志向,一生投身于数学研究之中,矢志不渝,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是青年们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另外,谷教授对学生的学术成果十分尊重,他对是否在自己参与的学术论文上署名问题“十分慎重”。他坚持自己的原则,“除非是他个人的研究占到科研全过程的一半以上才署上他的名字,否则他是坚决不会署名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当前不断被揭露的抄袭、随意署名的学术腐败相比,境界可谓云泥之别。我们向谷教授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谷教授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的高风亮节,是青年的学习榜样和前进动力,将鼓励青年人在成才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