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系 邵 葵
《财务会计基础》,是研究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大学生引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启蒙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后续各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人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下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交流、商榷。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等特征。会计学基础课程也是一个系统,由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组成。其内容使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也应注重教学的系统性,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总体框架,讲清各章节层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做到有整体、有层次、有效果。
《财务会计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细细分析,其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进行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要与前后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将整个课程的内容当作一个系统展开教学,备课时注意分析各个概念、各种会计规范、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各会计核算工作环节之间的联系。讲课时前后内容呼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及这部分知识与前后知识的关系,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知识既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又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不至于听课过后有许多零散的不同知识点,以促进他们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财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把握财务会计基础课程的总体知识框架
把握总体框架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总体认识,使学生理清学习思路,适应会计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财务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展现会计概貌,包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对象、职能、目标和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先做初步了解,并且明确重点内容与后章节的联系。第二部分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假设、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内容。这部分是课程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讲清楚为什么学习及怎样对整个会计信息核算工作进行规范。第三部分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复式记账、设置科目与账户、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7种方法。这部分内容怎样与前两部分内容联系及7种方法之间怎样联系,一定要使学生明白。第四部分是会计方法的总结,包括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循环和会计核算工作组织等内容。怎样将前面的章节内容综合联系在一起,是教师应总体把握好的重要方面。总体知识框架的把握不仅要在几大部分之间理清关系,而且各部分层次间也应理清关系。
二、教学时应讲清楚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财务会计基础》课程各章节的内容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前一章节的内容与后续章节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能将相互联系的内容割裂开,如就事论事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另外,孤立看问题也会将思维引向歧途。再者,要想办法将各知识点的内容串联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会计理论及方法的科学性,从而容易把握会计学的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利用会计等式讲清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讲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知识点联系起来就可形成会计基本核算程序等等。
三、教学时适当运用图解教学法来表现知识的系统性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最能反映知识系统性的是图解教学法。会计图解教学法是教师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分析与归纳,将会计理论知识、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等具体内容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利用图表进行会计教学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图形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例如用图表可以清楚反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与会计核算方法的联系;利用一系列“T”字型账户图,可以系统表示会计业务的核算程序;利用图表形式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出错账的情况及适用的更正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