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系2009届毕业生考研工作经验介绍
2009年,文法系系应届毕业生总计263人,在创办人及院领导的殷切关怀下,毕业生在考研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法学本科与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总计考取研究生65名,整体考研率达到24.71%,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将近9个百分点。普通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已与部分二本、甚至一本院校考研率相当。更为可喜的是,我系今年考取研究生不仅数量多,而且整体质量也较好,甘冬、陈佳两位同学在初试中分别取得405分、414分的高分,同学们考取的院校有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近几年,我系各专业考研成绩不断提升,不断创新。2006年整体考研率为3.08%,2007年为6.98%,2008年为15.74%,2009年达到了24.71%,且考研人数与考研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考研成绩跨越式发展。
取得喜人的考研成绩,是我系整体工作积极有效的重要体现。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工作原则。为提高工作实效,在本学年之初,我们明确了考研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
1.科学分析,准确定位。文学和法律都属于长线专业,一次性就业难度较大,同时,今年又面临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当前形势和自身专业特点,我们明确了毕业生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即强化学生考研,为学生在毕业时提供良好的出路和前途。
2.提高认识,全员参与。在系内各种会议及工作过程中,我们统一思想,明确考研在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全体教职员工都积极为学生前途考虑,想办法。学生在备考及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任何一位教工都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去帮助学生。
3.认真落实,追求实效。毕业生在考研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工作,我们均要求具体负责人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作要见实效。教师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服务。辅导员保证没有一位学生因为客观条件失去考研的机会,解决每一位学生的后顾之忧。
4.以人为本,热情服务。我们明确以学生为本。工作的起点是学生在考研方面的需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的考研提供最大的方便。
二、主要措施。在上述工作原则的指导下,我系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考研辅导。
学生考研成绩的取得,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突出了“重视基础,强化技能,凸现方向”的原则。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前研究生考试的主要导向及学生考研方面的需求,在大三第一学期之前主要开设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大三第二学期至大四第一学期有针对性地开设法哲学、理论法学专题、中西方文论及比较文学专题等相关方向课程。针对专升本同学基础差的情况,我们还有针对性地为其开设文学类主干课程的专题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有意识的向考研侧重。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加油鼓劲、排忧解难。一是考研专题教学行政管理例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布置措施、责任到人,确保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的工作成效。二是召开学风教育暨考研动员会,崔院长参加会议并发表精彩讲话,极大鼓舞了学生考研的积极性。三是专业教师与考研学生座谈会,针对考研学生在专业方向的选择、复习计划的制定、复习及考试心态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四是往届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邀请往届学生考研优秀代表返校与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沟通考研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五是考研调剂专题辅导会。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针对部分学生分数不太高的情况,召开调剂专题辅导会,引导学生要努力争取一切机会,树立上学第一的思想,同时掌握调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调剂技巧。
三、认清形势,抓住重点。今年,在研究生大幅扩招的形势下,我们强化了考研的分阶段辅导工作。系内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具体要求,讨论了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明确了辅导工作的阶段性重点:第一阶段(大三第二学期):考研心理准备辅导、专业知识备考指导;第二阶段(大四第一学期):考研报名信息指导、考研后勤保障工作;第三阶段(考研初试前):初试前冲刺辅导、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辅导;第四阶段(初试成绩公布后至考研复试前),调剂申请辅导、复试技巧及注意事项辅导。
(文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