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第262期][2011-10-16]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9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要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新时期,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其中,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开拓新视野。

一、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引,保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避免被各种纷乱复杂的不利因素所干扰;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形势,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

2.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各种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政教育,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当前,高校存在着只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其中。

二、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点:

1.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首先,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人是社会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必须尊重人在社会、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塑造大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其三,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动力。生命不单是指物质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生命价值的终极表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终极表现。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大学生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进步。所谓协调发展,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所处环境、条件的互动与和谐,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所谓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首先,注重情理交融,把感情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用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观点教育和武装学生,将理论观点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和信仰,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坚持把思政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同时要“贴近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和不同层次大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确定教育工作内容,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同时,要按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模式,开展思政教育:一是广泛开展做人教育,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深入开展爱好和平、维护团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三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为重点,让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奋斗终身的人生抱负。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创新教育方法。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在教育方法上,要从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把有意识注入与无意识熏陶结合起来。其次,要创新教育手段。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教育和自由教育,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共科部    李心记)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