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系 任丽丽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2010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新时期河南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
在万千职业中,教师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职业。平凡,是教师职业美的本色;伟大,是教师职业美的气质,因为教育要实现传承文明、塑造人才、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对于承载着教育2700多万学生艰巨使命的129万河南教育工作者来说,“三平精神”既是我省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
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积极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平凡和伟大,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伟大来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教师,都是在平凡的岗位,做平凡的事情。如果胸无理想,缺乏追求,就可能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虚度光阴。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责,把平凡的工作认认真真做好,就是在为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就变成不平凡。新时代的教师精神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她源自平凡,又创造出不平凡。不管职称职务的高低,不论责任大小,人人可以践行,可以做到。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宏伟大业中,需要千千万万平凡的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0届毕业生,特岗教师冯协,在河南省桐柏县程湾乡中心小学刚刚参加工作18天,为了救助落水学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事例,充分彰显了师德的精髓,也彰显了现代教师在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二、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撰联自勉:“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寥寥十几字,却一下子道出干大事者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除了志存高远,还必须纯正内心,从容有度,方能成就大业。
“养心”,也就是先哲倡导的“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即我们现在常说的“怀有一颗平静心”。摒弃物欲杂念,拒绝浮躁肤浅,只有这样,才能朝着心中的追求坚定前行。“平静”不是消极的心如枯井,而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修养与奋斗素质。只有心怀平静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自觉远离追名逐利、随波逐流的庸俗,在内心伟大目标的召唤下,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创功立业。
可以说,“平静”是一种更为睿智的激情。冯协,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18天的特岗教师,以此为精神支柱,最终成就了大爱无疆,师德永铸的辉煌事迹。感动了我们千千万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平凡的教师。类似这样的典型不胜枚举。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之所以让人激情澎湃,是因为这一品格正被广大教师信奉与坚守,并日益壮大声势,如不绝响鼓,激动人心。他们心灵安详、恪尽职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平静的日常工作中完成个人人格的升华,同时推动社会前进。
三、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
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无论肩负哪样职责,都要满怀极强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尽责履职中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对自己,对国家,社会,集体和学生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感,才能驱动自己有所为、有所成,实现理想追求,承担光荣使命。极强的责任感,比起我们平时所讲的责任感,层次更高,要求更严,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觉悟,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对党员干部来说,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就要对党、对国家、对工作、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是成就伟业的基石。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同志在各自岗位上,在平常工作中都能尽心尽责,苦干实干,无私奉献,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千千万万的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教师,以对社会主义负责的极强责任感,立足岗位,胸怀全局,脚踏实地,忘我工作,为社会主义培养着一批批建设人才,开创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三平精神”作为新时代精神,是我们教师在新起点上加快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支撑。大力弘扬“三平精神”,诠释师德永铸,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自觉融入全心全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潮中。以冯协同志为榜样,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