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敦品励志
十九、礼貌是衡量个人气质的尺度,是表现社会文明的指标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原始的野蛮和蒙昧状态,而进入了文明社会。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用聪明的头脑创造了文字,制造了农具和生活器物,又在交往中逐渐认识并形成了人际关系,于是,有了社会伦理、家庭伦理。人际交往,礼仪产生,社会愈进步,人际礼仪也愈加繁复。人的气质随着生产发展,文化繁荣而升华,社会文明程度也随之迅速提高。如今,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物质充足,教育发达,人类进入高度文明时代。礼貌已经成为衡量个人气质的尺度,也是表现社会文明的指标。
华夏民族历史悠久,号称礼仪之邦。人们知道,儒家学术创始人孔子是非常重“礼”的。他曾对弟子颜渊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是说:“一日做到言行符合礼仪,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孔子还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不符合礼仪的事不看,不符合礼仪的言论不听,不符合礼仪的话不说,不符合礼仪的事情不做。颜渊听了老师的教诲很受感动,回答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敏,让我照您教诲的话去做吧。(以上引文出自《论语·颜渊》篇)自孔子以后,重礼成为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即使家庭成员之间,父兄长辈,言谈接物,要讲礼仪。在社会上,待人应酬,更要有礼貌,礼貌遂成为人们互相交接的方式。
一个人对人是否有礼貌,确是衡量他文明气质的尺度。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言语举止,文质彬彬,既无矫饰,又不粗俗。这样的人,温文儒雅,一接触,就让人感到亲切,愿意接近,容易相处。有如此涵养的人愈多,社会文明的程度就愈高。所以,礼貌又是表现社会文明的指标。
广亚办教育,特别重视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培养。我在升达学院提出的12字“升达精神”中,就把“礼让”作为重要内容。广亚深知,教育的责任,就在于转变学生的气质,这要靠教育的综合作用来体现。因为教育不是靠一天两天的说教,而在长期潜移默化之中慢慢使学生的气质转化的。虽然不能绝对地说,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愈高,其文明气质也就愈高;但却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的文明气质是和他受教育的程度密不可分的。自然,大学生也有犯罪的,甚至有杀人犯;但按其比例,毕竟小得多。反之,行为粗野,蛮横无理的人,许多是缺乏教养,文化素质低下的人。如果一个人从小学上到大学,却连起码的礼貌待人都不懂,那可真是教育的悲哀。
礼貌,不仅是个人气质的尺度,社会文明的指标,也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前一时期,韩剧《大长今》在大陆热播,引起巨大回响。人们对剧中反映的韩国社会和谐氛围津津乐道,韩国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礼貌,能消除暴戾之气,构建祥和氛围。
中庸之道讲究“致中和”,孔子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平常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广亚并不赞成繁文缛礼,但强调礼貌待人,因为礼貌是现代文明人类的基本素质。讲礼貌,对个人,有助于进德修业,融洽人际关系;对社会,化戾气为祥和,有助于安定幸福。缩小来看,家和万事兴;扩大来讲,世和人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