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敦品励志
十八、勤能补拙,俭可医贫。勤,最怕一曝十寒;俭,最忌死守钱财。
勤俭二字,我在前面“理念拾珠”中已经讲了不少,为避免重复,本文只就勤对拙的补救,俭对贫的助益方面讲些道理,并说明一曝十寒和死守钱财的不妥当,以便对青年读者们有所提醒和教益。
平常人们爱说“笨鸟先行”或“笨鸟先飞”,这说明“笨鸟”在自然界中是客观存在的。从比喻意义上来说,人也有“敏捷”、“灵巧”和“笨拙”之分,只是人自称“笨鸟”的不多。应当承认,人的天赋差别是有的。有的人生来脑子聪明灵动,有的人却生来脑子迟钝;有的人天生伶牙利齿,有的人却生来笨嘴拙舌;有的人十指灵巧,有的人笨手笨脚。但世界上有芸芸众生,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十全十美;大多是拙于此者巧于彼,巧于此者拙于彼。会说未必会做,会做的未必能说。如果承认自己生来比一般人拙笨,头脑没有别人聪明,记忆力没有别人好,或手脚没有别人利索,那就要用“勤”来弥补。此处所谓的“勤”,就是古人说的“人一之,己十之;人十之,己百之。”人家一次就学会了的东西,你学上十次也能学会;人家十次能学会的东西,你下百倍的功夫,不信掌握不住。这就是“勤能补拙”的道理。广亚自认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一没有特异功能,二不会过目不忘,读书也不能“一目十行”,但广亚始终坚守一个“勤”字。无论是从小做学生,还是长大成人后当公务员,或改行办学当校长、创办人,我总是起床赶在别人前头,做事跑在别人前头,苦比别人吃得多,汗比别人流得多。这样,我“拙”的一面就得到了补救。我坚持勤动脑,勤跑腿,凡事“勤”字当头,结果,一个个难关都被我攻破了。
一个天生聪明的人,如果一味仰仗聪明而不认真做事,日久必成懒虫一个,聪明变为愚昧,什么事也做不成;反之,一个天生智力平常,手脚也笨拙的人,如果勤勉不懈,坚持有恒,那么他会变愚笨为聪明,做成许多事情,并能干成大事业。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并不是天资非常聪颖的人,却都是勤奋不倦,孜孜上进的人。
俭可医贫,道理易明。贫而能俭,一点一滴将财富积累起来,天长日久,自然可以脱贫。广亚幼时,常听家乡人说:“三年不吃下锅豆,省的盖个瓦门楼”。旧时农民穷困,盖个瓦门楼也不容易,要省吃俭用。农民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勤劳节俭,不仅灾荒年节俭,丰收年也很节俭。俭成了美德,所以诸葛亮教导儿子:“俭以养德”。
幼时,我经常听村人说:“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辈子穷。”这“打算”二字,是“精打细算”的意思,也就是要勤俭过日子。只有那些纨绔子弟,不知种庄稼艰难,只知大手大脚花钱,挥霍浪费,结果大多数成为败家子弟。
勤的品质可贵,但要始终如一,坚持一生,不能勤了一阵,又松懈懒惰,所谓“一曝十寒”是不行的。《孟子·告子》篇云:“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以此作比喻,劝告人凡事都要有恒,勤也是一样。俭,也是可贵的品质。俭可使贫者转富,可以兴家,可以立身。但凡事皆有个度,俭过了头,该花的钱舍不得花,该用的物舍不得用,死守着钱财,群众评论这种人是吝啬鬼、守财奴。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笔下就写了一个守财奴的典型老葛朗台。他守着满屋的金子,自己却像乞丐一样,最后凄凉死去。
财富属于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勤俭为本,当用者尽用。现今社会,浮华满眼,物欲横流,青年人最易受物质诱惑,不知勤俭理财,反而相互攀比,竞相奢靡,结果是常常寅吃卯粮,捉襟见肘。但死守钱财,自己舍不得花用,又不肯济助贫弱,到头落一个守财奴的坏名声,决不是可效法的。聪明的人,勤而有恒,俭而节用,积累了财富,提高生活品位,都属正常。如丰富文化生活,增添健身器材,远足旅游,到世界各地观光,都是正当享用人生。此外,取之于社会,回馈社会,兴办福利事业,救助贫困的亲戚朋友和弱势人群,造福更多的人,其人生价值则更令人钦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