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246期][2010-11-16]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第二篇    勉教勉学

十五、读书像练功,不能不用功,想要有成就,一定要用功

用功读书,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为学而不努力,不用功读书,就像工人不好好做工,农民不好好种田一样,都是失了本分。儿童和青少年,正是长知识长身体时期,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应当珍惜大好时光,抓紧多读一些好书。因为人通过读书,可以获得前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接受到现代人创造的知识财富和信息,从而转变个人气质,脱离愚昧,变成聪明有为的人。

读书,贵在有恒。人们在街头,常见一些晨起练功的人,或打太极拳、或做气功、或舞花剑、或做健美操,他们多是风雨无阻,长年坚持。也会看到京剧或其它剧种的演员练基本功、吊嗓子、翻滚腾挪、舞刀弄棒,练得非常刻苦。读书和练功一样,也要刻苦,坚持不懈。丰富的知识靠长期积累而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是不行的。荀子在《劝学》篇中教导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平常我们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是这个道理。总之,要持之以恒。南宋大诗人陆游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尤应抓紧努力。汉乐府诗中告诫人们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趁年少时多读点书,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了。

读书,要刻苦用功。古代的大学问家和许多有成就的人,大抵从小都有刻苦读书的经历。“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挂角”、“凿壁偷光”等等勤学的故事为历代很多人熟知。《战国策》中有一篇《苏秦以连横说秦》,说苏秦游说秦王,上了十次书都没有成功,身上穿的黑貂皮袍子也破了,带去的百斤黄铜币也用尽了,物质费用花完了,他只得穿着草鞋,裹着绑腿,背着书和行李袋子回到家。到家后,妻子坐在织布机上不下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也不答理他。他喟然长叹说:“妻子不把我看作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他在夜里把书箱打开,把几十箱竹简一一陈列,从中发现了姜太公的兵法书《荫符经》。于是,他发愤攻读,细心揣摩其中的道理。夜深了,读书疲倦想打瞌睡,他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经过一年的苦读,他的知识和才能大为增长,于是就去游说山东六国,实行合纵抗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故事,成为刻苦勤学的典型流传下来。

读书,要珍惜时间。时间是稍纵即逝的,你不抓紧,它就很容易从你身边溜跑。所有上点年纪的人,没有不喟叹时间过得太快的。“未醒池塘春早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春去秋来,时光流逝,快得很。陶渊明在《杂诗十二首》第一首中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人教诲乃金玉之言,青少年不要认为自己来日方长,就轻易浪费大好的青春时光。一旦白了少年头,岂不悔之晚矣!

用功读书的劝导,前人讲得太多了,用意都是为青少年努力上进作勉励。我们平时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这些话也足以使广大学子警悟,受到激励,自我鞭策。至于如何读书,读哪些书,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打好基础,学精专业等等,不是本篇回答的范围,广亚也不多赘言了。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