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武 教授
(本篇文章在“台湾苗栗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台北育达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校报》同时刊发)
我从1993年8月到2008年9月,跟随台湾教育家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在河南创办升达学院和成功学院,整整15年。我体会创办人办“升达”和“成功”的历程和思路,提出的名言、警句、原则和方法,都是靠文化培育人的,都是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精神文化等四种文化培育人的。大学存在有两种哲学基础:一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哲学,要求大学必须崇尚学术;二是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哲学,要求大学应当适应社会。从大学的文化价值看,大学之根本是基于文化和学术。所以,上述四种文化,其中学术文化是核心,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保障,物质文化是基础。这四种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文化合成共同体,最后达到大学文化育人的目的。我用两年时间写的一本书《大学文化凝炼记》,就是从这四种大学文化论述创办人的大学文化的。下面我就“强校路在何方”,粗略地谈一下要点和看法,难免有粗疏不当之处,贻笑大方之家。尚祈时赐教言,匡我不逮。
一、大学靠学术文化强校
学术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学术文化的质量和特色是强校之路。
1. 学术文化内涵。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大学,学术文化的内涵是不同的。“升达”、“成功”的定位是技术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目前也是多数民办大学的定位。根据这个定位,创办人深刻地提出了学术文化的内涵是“三三三制”:第一个“三”是“三心”,即爱心、关心、耐心。第二个“三”是“三严”,即严管、严教、严考。第三个“三”是“三特色”:一是“两证”+“三照”的学术特色;二是守时、守信、守法的品德特色;三是培养大学生风度仪表的形象特色。“两证”即毕业证、学位证;“三照”即大学英语四级证照、计算机二级证照、本专业中级以上资格证照。
“三三三制”的核心是学术特色:“两证”+“三照”。通过学术特色培养90%以上的学生就业,20%学生成为拔尖应用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两证”的含金量要高,专业特色要强。
2. 学科专业特色要强。创办人早年在台北育达对学科专业特色,很有前瞻性、开创性,结合高职的特点充分注重适应性和独特性。如1977年实施电脑教学,比其他高职早十年;1986年申办商用英语科,1989年申办资料处理科,1990年申办国际贸易科,2000年申办电脑动画科等等,都可以说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牢牢把握高职学科专业特色的领先地位。在“升达”,1999年建立国贸实验室,2002年建立文科实验室,2003年建成现代化的图书馆;在“成功”,2004年创办动画专业,2006年建商用英语专业口译方向,2008年建成非线性编辑和动态捕捉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等。这些专业和实验室,在河南省都可以说是首家开创,很具适应性和独特性。
当前,2012年我们的学科专业特色如何做强、做大?据说,会计专业火爆,报考人数众多。我认为专业特色要强不是从人数上看的,更不是跟着生源报考意向跑的。大家知道,学科建设是龙头,学科专业特色强、“两证”含金量高,是根据前瞻性、适应性、独特性进行学科规划、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凝炼学科专业特色是学科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当前,学科专业的前沿性哪里去找?我看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最近提出的六大新生产业和世界上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前沿技术,就是学院进行学科规划和专业特色建设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当前三大前沿技术:一是“云”技术。所谓“云”是指一个由数以千计的数据中心组成的网络。现在的互联网正演变成“云”网络。二是智能化生产。是基于计算机在分子层面完成设计和制造,优化材料特点,甚至创造出新材料,极大地提高质量和减少浪费。这是计算化设计和制造时代,将使我们制造产品的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三是无线网络革命。结合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给地球上所有地点的几乎所有人带来低成本的连接、信息和处理能力。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北非革命都少不了推特这类社交网站的推波助澜。我们应该学习创办人对学科专业特色的开创精神,运用三大前沿技术和六大新生产业来改造和新建我们的学科专业特色,规划学科建设,使我们的学科专业特色和质量做强、做大,成为强校之路。
3. 学术质量要高。“三照”,特别是培养拔尖应用人才,是民办高校增进校誉、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我在《大学文化凝炼记》一书中讲,培养拔尖应用人才有三:一是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二是通过本专业中级资格及其以上证书的学生;三是社会紧缺的精英人才。我们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围绕教学搞科研,围绕办学特色搞科研,围绕应用技术搞科研,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搞科研。既要研以致用,又要求真探理。今年我国批准五所民办大学招研究生。“升达”已有本科毕业生14届,可以说在全国民办院校是最早的本科院校之一;“成功”已有5届本科毕业生。我们应该集聚力量,立雄心壮志,争取2015年实现招应用型研究生的目标,使我们培养拔尖应用人才的质量和层次更上一层楼。
4. 危机意识与出路。从国家高教的发展趋势看,到2020年,将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国家要支持一批民办大学办出水平和特色,成为国家一流民办大学。从高中生源的形势看,高考人数是逐年下降,据悉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50万,到2020年将大幅下降。另外,在高考中的三放弃、出国热和海外高校疯狂挖墙角的现状下,国内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如何苦练内功应对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从当前中国民办教育来看,方兴未艾,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也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根据上述情况,高校竞争激烈,出路是抓质量、抓特色。如果质量上不去,特色不鲜明,势必被淘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我们民办院校的特色,最重要的就是学科专业特色;我们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和培养拔尖应用人才的质量。我们要提高质量、强化特色,就要从实际出发,抓着3-5个特色学科专业,在人、财、物上全力支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严格管理,办出绩效。
要想使学术文化成为强校之路,一要抓精神立校,二要抓制度保障,三要夯实师资质量基础。
二、强校靠精神文化立校
1. 精神文化的作用和内涵。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精神文化对于学术文化强校,起着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核动力的作用。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共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主要是解决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个性是办一所高校应该赋予学院一个特有的个性魅力——办学理念。每一所大学都应塑造或发扬符合本身实际的、满足时代及未来需要的精神,从而保持大学的生命之树长青。国内外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归纳起来应包含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崇尚道德、爱国情怀、理论联系实际等。“升达”、“成功”的办学理念就是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指引下,与创办人经过长期办学积淀所提出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来解读和践行大学精神(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大学校训(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大学理念(伦理、创新、品质、绩效)。这三个办学理念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个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和教风,决定着学校文化系统的性质和趋向,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这个办学理念既概括了“三三三制”中的品德特色和形象特色,又是教育师生、动员师生、武装师生的精神食粮。譬如校训中的“朴实”,朴实是人生的洗炼,是意志的纯化。朴实可以守正,不为浮华动乎心。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的人,本质上都是朴实的人。朴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它、只唯实,绝不弄虚作假。那些入党送礼、做官送钱、出现假冒学生、聘教师不讲原则、行贿受贿等,都是不朴实的人。其实真正做到朴实的人也并不容易,需要胆识,需要智慧,需要品德,需要操守。我们民办高校应该在规模与质量、学科与师资建设、精兵简政、学籍管理等重大问题上务实;作为个人,尤其是领导也必须在品行、操守和文化风骨上朴实!
2. 精神文化是立校之本。创办人“三三三制”讲的三心:爱心、关心、耐心,就是要我们用“三心”使精神文化深入人心,靠精神文化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力量深入骨髓。当人的精神站立起来时,所有的努力必充满奋斗的激情,充满体恤的关爱,也充满人性的光辉。有了这样的精神做支撑,教育质量、学生声誉、学科特色、社会评价,一切均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突破。
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可以穿越时空;作为一种理念,应为全院师生的共同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应在每个人的心灵中占据核心位置;作为一种声音,应成学院强有力的主流声音,统领其它声音,主导多元文化,最终实现学术文化的质量和特色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强校靠制度文化保障
1. “三严”是学术文化强校的保障。创办人的“三三三制”中讲三严:严管、严教、严考。这是学术文化强校的保障。学术文化强校的目标要实现,教学五项指标要实现,生活教育五项指标要实现,都要靠严格的制度文化作保障。院领导、系主任、各个单位都要有量化目标,目标要务实,要立下军令状,层层负责,要有制度,用制度管理,严格按创办人的行事准则办事,特别在执行彻底、奖罚分明上一丝不苟去办。定期达不到目标,不仅要罚,还要引咎辞职。对于定期达到目标,特别是对学术文化强校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据悉,在美国的一个中国留学生,他是汽车制造专业,他设计一个车型,在汽车设计展览会上展出后,被福特公司看中,给他提供一千万美元的资助,这说明他们很看重创新人才。创办人也很看重拔尖应用人才,创办人奖励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学生人民币一万元,出国奖学金曾高达2.1万美元。对于道德的基本规范,也必须靠严格的制度去规范。如考试作弊、行贿受贿就要靠制度严惩。1955年,创办人在台北育达规定学生旷课18小时退学。那年一个学期有300来人退学,严管出名声,生源倍增,年年增班,岁岁顺利。2003年,“升达”因考试作弊一次勒令退学24人;2006年,“成功”因考试作弊一次勒令退学5人,留校察看3人。这都是排除干扰,坚持严格制度管理、确保诚信考风的典范。最近我到美国几个城市旅游,给我一个深刻印象是法规制度细微,道路交通秩序好,奖罚分明,没人去闯红线。小街道车让人,旅游景点车让人,哪怕一个人过马路,车也要让,洲际高速路有多条乘客专行道,个人驾驶的汽车不得进入专行道,司机也很规矩。如果司机酒后驾车撞死人,终身监禁。另外,我们从布法罗到华盛顿,路过乡村、小镇,没见住家户有防盗窗、防盗门,甚至连院墙也没有,最多有木栅栏。美国法规规定,不准私自闯入民宅。导游讲,日本一个留学生假期到农村游玩,他跳过木栅栏拍农民的门,农民家有一个老头,他开枪将学生打死,引起外交纠纷,美国外交部表示歉意,农民没有任何责任。导游深有感触地讲,遵守规矩,不是美国人的素质高,而是严格的制度、严格的法规,而是执行彻底,奖罚分明。
2. 学术文化强校,要树立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
社会环境法规是基本规范,好的社会环境靠严格的制度管理。学术文化是上层建筑,要使学术文化强校,我的体会是既要靠严格的制度文化作保障,又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历史、尊重规律,必须以人为本。要按照科学化管理的三个层次: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去管理。要认真执行严格管理的“四个坚持”和“四种态度”,要牢记“管理是引导,不是去左右;管理是影响,不是去支配;管理是感染,不是去教训;管理是解放,不是去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化育人,精神立校,特色强校”,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
四、强校的物质文化基础,重在院长的素质和师资质量
1. 办好学校的五项原则。创办人讲:“要有好的教师、好的设备、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我体会办强大学的物质文化基础,重在院长的素质和师资质量。
2. 院长(含院领导)的素质。院长是大学的灵魂人物和精神中枢,好的院长是带起一所好大学、强大学的前提条件。没有好的院长就不能集聚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不能不断创立强的专业特色。北大没有蔡元培不可能成为新文化的中心,清华没有梅贻琦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南开没有张伯苓也很难获得长足发展。而这些大学的声望之所以与日俱隆,关键在于拥有一批好校长,他们有共同的追求,有前承后继的使命感,能够维护并发扬已确立的大学精神,能够与时俱进地不断创立学科专业特色。
办学者应该赋予院长有一定的人、财、物的使用权力,现在人家聘一个系主任年薪二、三十万,我们的院长不能连一万元的支配权也没有,如果这样,怎能聘一流的名师?怎能办好学科专业特色?办学者要充分授权于院长。作为院长,应该有宏图大计,有学科远景规划,对学校生存发展有持续性的战略思考。作为院长个人,应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应该具有开拓、决断、勇敢、坚韧的品质。这样,才能集聚具有学术造诣的一流的教师,这样才能办成一流的学科专业特色,才能办成一流的民办大学。
3. 师资质量。创办人身为校长,初办育达就很注意聘名师上课,如1954年聘台湾政治大学高造都、徐自昌教授,审计部郭承绪厅长、台北工专顾柏岩校长等,他们学验俱丰、会计硕彦,济济多士,齐聚育达,声誉鹊起。创办人在“升达”经中国人大经济学家方生教授介绍聘侯恒院长,侯院长又四聘省外语学会会长申立教授任商英系系主任,聘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屈大壮教授任资讯系系主任,聘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隋启炎教授任国贸系系主任,聘河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沙献玉教授任管理系系主任等等,他们为“升达”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升达”声誉与日俱增。
现在,再看看世界一流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怎么崛起的。加州理工占地面积750亩,学生只有2100多名,教师约900人,校舍朴实无华,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第二,2011年排名第一。1891年建的是一个技工学校,1906年创办人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把学校办成一所理工大学,詹姆斯·A·B·席勒担任首任校长,邀请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著名化学家阿瑟·A·诺纽斯加盟开办化学系,聘请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讲授物理课,这“三驾马车”通力合作,使加州理工声名鹊起。1923年密立根获诺贝尔物理奖;1925年设地质系;1926年航空研究生院成立,钱学森的导师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加盟;1928年美国最出色的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根创立生物学院。摩根教授就是校长一再写信邀请来的,据说摩根为了拒绝邀请,曾开出很高的条件,希望吓退校方,没想到校长海尔却一口答应,摩根无奈只好上班。摩根的到来为学校做出重大贡献,他所在的生物学院先后诞生了七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加州理工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办好学校靠教师,办强学校靠一流的教师。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可以说谁能集聚一流的教师,谁就能办成一流的学科专业,谁就能办成一流的大学。我们是教学型、技术应用型民办大学,就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规律,按照“择优引进,积极培养,优化结构,造就名师”的方针,建立我们的师资队伍,重点放在一流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我们所说的一流师资,在现阶段并不一定是北大、清华的知名学者,也不可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应该是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学者。前面讲的创办人联系实际,在升达学院夯实一流师资基础的做法和加州理工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何继承并发扬这个经验,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去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校园参观,颇有感触。斯坦福大学世界一流,名师一流,师生一万多人,校舍也是朴实无华,没有校门,没有高楼,红瓦黄墙,拱圈回廊,校园整洁静谧,行人稀少,偶尔出现教授和学生,也是行色匆匆,顿觉有习习凉风,由腋下生起,不由轻快许多,力臻宁静淡泊的境界。教室、实验室里,学生紧张忙碌,不是温习功课,就是在做实验,无形中流露出开展尖端研究的势头和好学的氛围,让人于迷蒙中清晰,于混沌中了然。无形中让人在脑海里对学校、对校长、对师资产生一种敬仰,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深刻印象;又使我深深体会到,强校的物质文化基础重在院长的素质和教师的质量。
今天我讲了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学术文化,创办人的学术文化是强校之路;创办人的精神文化是立校之本;创办人严格制度文化是强校的保障,创办人的物质文化基础重在夯实师资质量。我们要形成和做强三大特色:一是学科专业特色;二是培养拔尖应用人才特色;三是严格制度管理特色。让我们夯实一流师资质量基础,高扬精神文化,彰显三大办学特色,争取在三五年内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笑看失败,迈向成功!为办成一流民办高校而努力奋斗!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