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代表 文法系 赵 静

我是文法系新闻专业的任课教师。新闻的第一要义就是真实,这种特质已深深融入我的做人与做事之中,今天的发言就是表达一些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与粗浅经验。
一、深思考找差距,不能逃避
平心而论,任教3年来,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领导、同事对我的教学一致给予信任,可我的教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慢慢回顾,深感不足。于是,面对每学期3门以上的不同课程,为上好每一堂课,我都广泛地收集备课资料,除从图书馆借书外,每遇到一些新出版的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我都会根据需要购买一些。碰到合适的机会,我积极申请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将会议精神和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丰富授课内容,帮我将一门门的新课变成熟课。科研工作也在学习、思考、总结中更有起色。
二、变抽象为具体,言传身教
为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我努力将身边的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带进书本,使一些枯燥的理论易于听得懂,看得明。我通过“热点评议”课堂和“新闻感怀”作业,近距离地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和态度,引导他们全面辩证地去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新闻观。课堂之外,我将自己经历的典型事例写成新闻稿,现身说法地教学生体会新闻价值,学习新闻写作技巧。我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作业亲手修改,重新排版,向学生说明修改理由,帮助学生提高新闻实务能力。我深知,只有教师勤奋,学生才不懒惰。
三、用真心多沟通,平视学生
讲台虽高不过一尺,可像一条鸿沟,把老师与学生自然分隔,学生仰视,老师俯视,我们要打破这种模式。有时,我对学生讲:“老师也不是万能的,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不断地强迫自己去学习,不然,我也愿意去看轻松的电视剧。”“适当示弱”不仅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也会鼓励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每位教师的学生不止百名,除点名时能将学生名字与其本人对号入座,其它时间里往往很难记住某某学生。只有真正走近学生,才能形成更好的教与学的互动。
四、以升达精神滋润职业理念的根基
升达有我们尊敬的创办人,有我们勇于开拓、求真务实的领导和前辈,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有一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教师,有一届又一届勤奋好学的学子。每个人的呼吸都融为一体,每个人的理想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将自身荣辱与升达同呼吸、共命运,自身价值在这片土地找到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