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拓宽思路 循序渐进 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第265期][2011-12-01]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6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在升达学院第三届科研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企管系 张晓欣 副教授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团队同仁的支持下,我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公开发表论文21篇,其中核心刊物7篇;提交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年会的论文被中国人事出版社《第一资源》摘录发表;主编国家级教材2本,参编国家级教材2本;主持厅局级课题9项,参与厅局级课题5项,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下面汇报我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重视科研,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和育人的桥梁与职责。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动态地了解和跟踪本学科发展状况,避免向学生传授单一或陈旧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将科学探索的精神传授给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还包含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一位能够以科研成果打动学生的教师,一定是唤起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的领航人。所以,教师应当重视科研,营造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学术氛围。

另外,我谈一下对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认识。从洪堡时代开始,大学多了一项功能:研究。这包含两方面内容:教师不仅进行教学,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学生不仅接受知识学习,还要进行科研训练。研究生制度是洪堡思想的必然产物。以现今的术语来讲,对本科生所进行的是初级研究训练,只有高校存在研究生培养的任务,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情形才不易发生。我的观点是:民办高校的目标不应是功利的,也需要站在最前沿,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民办高校的束缚少,其目标更应倾向于实践,更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并促进创造性研究。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科学研究则是一所大学活力的源泉,显而易见,科学研究的长盛不衰非常重要。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会教书的教师是好教师,既会教书又会研究的教师是更好的教师;重视教学的大学是好大学,既重视科研又重视教学的大学是更优秀的大学,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都高的大学是更好的大学。因此,我们要从高校的职能定位和育人本质去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以此激励自己重视科研、投入科研,在科研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重视创新,拓宽课题申报的思路

科研工作决定一名教师讲课的内涵和广度,它是对理论的升华和对某一问题的网络性和前瞻性的分析,体现出深度和前沿性。想要申报成功课题,要做到思路新、资料新、角度新。思路新,主要指跟得上世界在相关理论方面的发展,在研究思路上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资料新,主要指要收集最新数据,利用统计方法研究最新数据得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法;角度新,是在研究条件有约束的情况下,对某一理论从新的角度入手,解决前人未关注的重要问题。

个人认为,要想在科研上获得成果,必须在角度创新上有突破。例如,2008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这是经济学领域,尤其是财政、金融、贸易、税收等应用经济学需要去关注的课题,其它学科可关注的视角不多。事实上,经济对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可以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财政、金融、贸易、税收等问题,而且可以研究劳动关系、电子商务、管理创新、产业升级、工资分配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科研不要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相违背,不要轻易提出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命题。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收集资料,根据我国提出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又从国外文献库中找到KIBS的一些资料,确定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升级这个研究视角,以《河南省KIBS发展与制造业战略升级研究》为题,申报了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并最终获得批准立项。

三、循序渐进,注重科研工作的连续性

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去研究高级别的课题。我们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才有可能对某一个研究课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我不赞同只是为了评职称才去做科研,因为当职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只愿意申报高级别的课题,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没有前期成果的支撑,省部级课题很难立项,即使像郑大知名学者纪德尚教授每年也会主持一些司局级课题。例如,郭文轩教授就告诉我,申请科研之前要在核心期刊上尽量多发相关的文章,多主持一些低级别的课题,这样可以提高立项的可能性。我在申请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之前,主持了六七项相关的司局级课题,所以,立项比较顺利。在申请省软科学项目之前,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几篇相关文章,立项也比较顺利。

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要按照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重视每一个过程,一步步辛苦地来做,不要图省事,也许跳过一些步骤你能比较省事地结项,但一次研究过程的不科学会使你产生惰性,再做课题会比较激进,这对长期发展不利。我有一次做医疗行业信任问题的课题,仅对人口统计变量就研究了三个月,然后我设计量表,做访谈,收集数据,做CITC检验,考察维度与因素关系,提取因子。在我进行巴莱特球检验后发现因子不垂直,又进行因子旋转,紧接着做相关分析;我认为存在干扰变量,又进行偏相关分析,最后得到因子关系、维度间关系和因素间关系,构建出模型并提出建议。我在结项前向郑大纪德尚教授、蒋美华教授和河大张明正教授征求意见时,他们认为我整个研究规范,逻辑感非常强,是一篇难得的研究报告,最后这个课题结项时获得一等奖。总结起来,我认为这是和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

四、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集体智慧

科研工作要搞好,一定要加强团队协作,作为教师,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科学研究的发展呈纵深式推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要求走向联合与合作。提倡团队协作,集群体之优势,形成合力、聚为焦点,更能获得科研工作的突破。

我在科研工作中有一个好的团队,成员有:郑州大学井辉、河南大学王春晓、我院科研处杨存博、学务处王征、心理咨商室尚瑞莉、国际贸易系李援、企管系唐云等,他们分别在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能力突出,为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近,我们的团队正在与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合作,将针对政府工作人员编写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丛书,就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撰写研究报告,并对我国各阶段人才政策进行汇总研究。近年来,大家先后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有关文献,一起调研,从而使一个个课题顺利完成并取得很多奖项。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