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升达,在他胸中激荡 [第308期][2014-4-16]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专访升达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

阳春三月,微风习习,和煦的阳光洒满升达园,让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倍感温馨,倍感欣喜。令人更为欣喜的是,我院学生通讯社校园记者,有幸在邂逅时光咖啡厅专访了敬爱的创办人——王广亚博士。

在咖啡厅初见创办人,令我们十分激动,激动的是通过院团委及院办校刊社组织,在董事长王淑芳、院长崔慕岳教授、驻校董事王新奇的安排下,在崔院长、王董事的陪同下,我们终于如愿见到了期盼已久的创办人;激动之余,我们又有些许莫名的感动,感动的是步入耄耋之年、已是93岁高龄的创办人依然为升达的建设发展奔波于大陆与台湾之间,为他奉献毕生心血的教育事业操劳着。

创办人从事教育事业60余年来,竭尽心智,淌尽汗水,耗尽心血,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升华。他回馈桑梓,创办了升达学院,使数万名有志青年步入高等学府,被誉为河南民办教育史上一颗璀璨明珠。采访中,创办人平易近人,亲切和善地向我们畅谈了他的想法以及对升达学子的期望。

当问及创办人办学理念的深刻内涵和60多年来的办学辉煌业绩时,创办人说,我的办学理念“伦理、创新、品质、绩效”,虽然只有8个字,但内涵深刻,它是我多年办学的经验结晶,是学生学习、就业,做人、做事的标准与要求,只要务实做好,定能受用终生。60多年从事教育事业,不管是对我自己还是对我所创办的学校,都始终坚守着我的办学理念与要求,也正是这些坚持,使我获得了办学上的成就。

在创办人的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成功感谢他人,失败反省自己”。创办人这一生中一直在回馈桑梓,当问及创办人对感恩的理解及“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精神的深刻含义时,创办人说,人人都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也是如此,河南是我的家乡,所以我要回馈桑梓、报答恩情。接着,创办人给我们讲了他为家乡河南办的两件好事。

创办人说:“一件事是向洛阳白马寺捐资镌刻四十二经碑。”那是1990年9月,创办人回家乡探亲时去洛阳白马寺参观。他发现国家级文物“四十二经”碑刻,放置在光线昏暗不显眼的地方,使它失去了国宝的价值。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创办人建议将这“四十二经”重新用石碑镌刻出来,放置在院子里显明之处。当地陪同官员和寺院住持都说这个主意很好,但他们却面露赧色。创办人当即询问,刻碑需要多少钱,并最后捐出35000元人民币,使白马寺“四十二经”经文,历经两千年的岁月尘封,终于走出大雄宝殿昏暗的墙壁,安置在宽阔的寺院院内。

“另一件是我帮助‘袖珍姑娘’王志峰完成学业的事”。随即,创办人从上衣口袋掏出随身携带的他与“袖珍姑娘”的合影,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王志峰来升达求学的故事。他说:“王志峰1996年高考成绩就超过了部分公立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就是因为身高只有1.2米被拒之门外。1997年她再次参加高考,成绩优秀,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来到升达求学,一见到我,她和她爸爸就给我磕头,看到这个情景,我询问情况后,当即表示接收这位学生。王志峰毕业后,我推荐她到郑州丹尼斯百货公司工作,不仅让她步向光明的前途,同时,因为她的关系,家中多人也在郑州找到工作,彻底改变了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创办人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仍然惦念着自己的学子,令我们感动不已。

当问及创办人对升达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时,创办人说,我对升达付出了无尽汗水、无尽心血,她的每次进步和跨越都牵动着我的心,在当前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希望升达能尽快发展,我们已在登封购置近千亩土地,正在规划创建升达新校区,使升达不断扩大规模以适应教育形势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申办研究生教育,加强投入、提升内涵,更多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栋梁之材。

最后,我们恳请创办人向升达学子提出勉励与期望。创办人说:“‘诚实,守规矩’,是我最想告诫大家的,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但却很实用。只有质朴诚信,遵守规矩,才能赢得信任,才能在学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长久发展。‘诚实’乃做人的重要品德,品德重于学问。求学固然重要,做人更不能忽略。涵养品德,增长学业,维护健康,树立敬业精神,是我从事教育多年经历和对人生体验的重要领悟。”

创办人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热烈掌声。通俗的话语让在场老师、校友、学子无不感到亲切振奋。采访意犹未尽,创办人公务在身,在大家的注目下,乘车缓缓离开龙湖畔。然而,他那慈祥和蔼的面容,坚定坚毅的性格,关心关爱升达与师生的情怀及远大的抱负和宏伟的理想,仍不时在我们脑海中浮现。

(学通社   任伟伟   郑佩敏   张文轩   沈佳慧)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