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长 崔慕岳 教授
鲜明的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组织核心竞争力,展示区域独特的魅力。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难以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难以给公众深刻的印象。特色办学不仅是国内外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升达学院创建20多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特色办学、科学发展,并将创办人王广亚博士60余年的办学经验与学院校情相结合,凝练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大学文化特色
(一)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大学文化对人才培养和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院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升达精神,“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基本办学理念,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凝练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反映了全院师生共同的理念、追求和价值取向。
(二)物质文化励志向上、典雅有序。物质文化具有导向励志、审美怡情等功能。学院校园规划为教学、行政、运动、生活和休闲五大功能区。校园湖光楼影,水木清华,建筑红砖素墙,古朴典雅,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设施先进的数字化图书馆、功能齐全的实验场所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随处可见创办人手书的格言警句,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熏陶,充分体现了“文、雅、序、活”的文化特色。
(三)素质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坚持“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开设了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选修课和讲座;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月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读书月”活动,邀请名家名师莅校讲学,倡导师生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学院已6次荣获河南省 “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两次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教学质量保障特色
教学质量是院校办学的生命线,是办学水平和特色的核心。学院在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质量管理,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不断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现已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学院每学期举办“广亚杯数学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外语知识竞赛”等教学“三大竞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教师的选聘上,建立了严格的面试、试讲和综合评议等考核机制。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对学生实行“严管、严教、严考”。在教学质量监控上,构建了评价队伍、规章制度和评价途径“三体系”,坚持严格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教学检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养成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养成是关键。一所大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能够做事,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做人;养成教育强调的就是关于如何做人的问题。学院秉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细化到日常的学生管理服务之中,坚持养成教育不动摇,十几年如一日,朴实无华,润物无声,培养出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成为学院特色办学的亮点。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和载体:一是坚持每日升国旗制度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开展“秩序礼仪、文明宿舍、学生整洁”三大竞赛的文明礼貌教育;三是开展“文明礼貌月、感恩周”等主题活动的感恩诚信教育;四是开展以“团体劳动、工读劳动和基本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劳动教育;五是开展好学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培育优良学风。
四、管理机制特色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管理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和保障。学院建立了以“全员聘用、制度管理、量化考核”为核心的管理运行机制。确立了“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奖罚分明”的行事准则。坚持科学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制定了涵盖学院教学、学生、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制度共270多种,保障了学院的高效有序运转。
五、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方向。一方面,学院牢固确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时基本达到“一技在身,人人就业”、“毕业即就业,上班即上手”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学院充分发挥台胞捐资办学的优势,努力推动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多次组织两岸大学生交流互动,成效显著,被誉为“豫台交流的典范”。
(本文原载《河南教育》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