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关于提升《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第199期]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4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和提升课程建设对促进形成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课程建设谈谈我们的思路和设想。

一、课程的定位和功能

关于课程定位,就《概论》而言,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它在党和国家颁布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方案中居于核心地位。2005年,中央明确规定,要把“98方案”规定的在本科生中开设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概论》。这个新课程设置方案就称之为“05方案”。该方案设置的4门课,就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为《概论》提供理论基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为《概论》的讲授提供“社会历史条件”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对《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部分内容的具体展开和强化。在一定意义上说,“05方案”规定的其它3门课都是为《概论》课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服务的。正如中央明确指出的“新的课程体系的中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就说明《概论》在“05方案”新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二,《概论》课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主阵地的作用。“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原则。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生社团活动,《概论》课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主阵地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概论》的主讲教师,必须从战略高度,认清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积极自觉地搞好课程建设,将其提升为精品课程,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它在“教书育人”中的真理的力量和功能。

二、课程建设的框架与思路

提升《概论》课建设的目标,是将其建构成精品课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结合目前情况,我们应首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抓好教材基础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概论》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经中央政治局审定出版的全国示范性教材,这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只有主体教材还不够,还应有与之配套的辅助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我们设想,争取能在下一学年解决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问题。拟定类别主要有:《概论》课教学的文献选编、经典选读、案例解析、教师参考书、多媒体课件集锦及相关的声像资料等。可通过本校教师自编自制,与兄弟院校合编合制及购买等办法解决.

其二,构建符合我校特点的教学体系

构建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体系主要涵盖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和讲稿及教学质量评估等一系列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批改作业、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等;衡量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学环节。因此,我们要下大气力抓好这一环节。在教学内容上,要紧紧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这一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掌握了这些,就掌握了《概论》课教学体系的灵魂和本质。在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手段上,不断探索现代化、信息化、艺术化的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其三,强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队伍,是《概论》课程教学的关键。一是要坚持理论学习,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对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教”;二是要强化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发挥人格的榜样力量;三是要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四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科学把握世界形势发展趋势,深刻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概论》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其一,建议学校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加大支持力度。按照中央要求,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院党委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接领导。党政领导要通过联席会议或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策的倾斜,创造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概论》课在全校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教学主管部门要不仅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计划纳入学校的总体计划,而且对计划的实施要起组织保证作用。各系要严格执行思政课滚动式的教学计划,实行统筹兼顾,优先安排,克服目前存在的一些紊乱现象。另外,教学主管部门还要对课程建设,特别是对拟定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其二,发挥共科部和教研室对《概论》课程建设的组织和督导作用。共科部应制订诸门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优质、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体系。教研室应制定课程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提供有关课程建设的信息与资料,并指导课程小组开展实施活动。

其三,发挥各课程小组之间的协调互动、相互促进作用。《概论》课老师除搞好自身教学外,还必须同其他老师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

(共科部    单国新       云)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