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教育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第361期][2017-4-1]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 商学系    徐梦阳   副教授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迅速多变的现代科技和生产,对社会在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智力结构和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的新型社会生产者。为此,高校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教学中由单纯的讲授者到真正解惑的引导者,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是位单纯的讲授者。新的形势下,现代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位真正解惑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或问题,老师要成为真正的解惑者。

课堂上教师由主角到配角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节奏的驾驭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控制者,而事实上,课堂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的教学及其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及其活动作为线索和依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配角。主要靠学生自身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不能由别人代替。所以,从“配合”的角度讲,应当是教师配合学生,而不是学生配合教师,因为课堂的任务和目标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不仅是终身学习者更是社会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对所教内容进行写教案和备课,并加以补充和扩展新知识即可。然而,现代高等教育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落伍,不过时。尤其是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网络教育技术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新知识。比如BBS微信讨论、微博发帖、收发作业、体验各种新营销手段等等,都要求教师是一个社会人去体验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校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路径

一是转变观念重新思考教育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要求,主要部署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体要求是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发展,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注重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受到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之间矛盾的阻碍。我国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并不是为了在数字上提高入学率,而是为了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农科技相结合。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不仅是调整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结构问题,而实际上是提高整个劳动力大军、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问题。高等教育除了培养高精尖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更多地是培养培养生产一线的操作型、技能型的岗位性人才。前者按学科设置专业,以学历教育为重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后者则一般按岗位设置专业,以职业资格教育为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强调特定职业岗位的技能性、操作性。因此,高校教师也应转变观念重新思考教育内涵,作为夯实教学行为的基点。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可理解为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伴随教师职业生涯一生的活动,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科研素养的奖惩、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恰恰不断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改进。因此,一方面教师应秉持自主发展的正确观念,主动地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为老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环境,使教师拥有正确的发展定位,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应做好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孵化器。

三是教与学重心的转换。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时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教学资源的普及性和分享性,加快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为引导者促进者,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