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宇在资讯系2007届毕业典礼上发言 王敏华/摄)
下午,阳光明媚,一个成熟、稳重的男孩,带着年轻的笑容向我走来。他,就是资讯系应届毕业生孙宇同学。不久前,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美国Alabama大学,被录取为攻读计算机软件工程方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同时,还获得每年2.4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9月,他将赴美留学。
一路走来,孙宇收获了许多,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刚上大一,孙宇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学好文化知识,赴美深造,学成报效祖国。由此,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申请美国研究生必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英语成绩。大一时,他咨询过新东方的GRE强化班。人家告诉他:凡来参加这种辅导班的,都是英语六级已经通过,并且单词已全部背过3遍以上的。他才明白,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以高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在TOEF和GRE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第二是各科成绩。他连续7学期获得院“学业优秀奖学金”。第三是专业能力和素质。在校期间,他考取了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资格证书,通过了SUN公司JAVA程序员认证考试(SJCP)。另外,他还积极参加了电脑中心的学生团队,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认真完成了一些课程的专业设计。这些充足的准备和他及早确定目标是分不开的。
一位哲人说过:“先加速度的人,总是比别人跑得快,跑得远。”孙宇就是这样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孙宇从小就对电脑感兴趣,在他电脑桌的抽屉里,放有两张磁盘,这是他11岁时,用BASIC语言在他家的80486上完成的作品。他从小培养起来的对计算机编程的热爱和兴趣,促使他在这一领域不断深入地学习。中学时,他曾参加省市的信息学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大学的课程中,他开发了数据结构、线性分析组求解和数据安全等项目,并由此而3次获得期末免考的殊荣。由于对电脑及软件应用的爱好,他喜欢动手实践,制作小作品,正是这些小作品,使美国教授对他感兴趣,使其最终通过了面试。
刻苦,是成功的基础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进入升达后,他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刻苦造就了他的成功,也让他获得了好几个100分。
第一个100分,来自《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专业最重要也最抽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理解掌握。课本被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个证明、推导,他都亲自去实践。期末,做习题用的纸已有一大堆。考试时,感觉以前认为复杂抽象的理论和难题变得平常,甚至简单。这个100分靠的是智慧和汗水。
第二个100分来自《数据结构》。扎实的基础和经验使他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每一个理论和算法。在期末的一个加分项目中,他用C语言完成了一个小型学生数据管理库。这个系统应用了线性表、排序、搜索算法,同时又实现了简单的DBMS功能。另外,他还专门实践了数据库的实体完整性,并设计了简单的查询、优化和操作日志的记录。于是,他获得了班里的最高分。这个100分靠的是基础与实践。
第三个100分是最具挑战性的100分,来自计算方法。老师讲解了方法的原理,要求他们完成程序。由于这是一个综合项目,需要用到插值、数据拟合、解多元线性方程组,甚至没有学过的样条函数,难度很大。他先查资料理解一些复杂算法,然后找老师作需求分析,最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作品。经过测试,误差小于3%。那次,他是惟一正确完成这一课目的学生,这个100分靠的是决心和信心。
现在,就在他那张被称为处女作的光盘旁边,又多了一张光盘,上面写着“毕业管理系统”。光盘旁边,不再是一张简单的纸,而是一叠厚厚的打印出的系统开发文档,从需求分析、设计书、程序流程图到测试计划和用户使用帮助,都全面而专业。
谈到自己的成功,孙宇认为,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更应该感谢升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辛勤培养。问他今后的打算,他灿然一笑,说:“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会努力拼搏,请大家放心。”
(学通社 张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