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磊:男,2003年毕业于升达资讯系,现任华东地区校友会副会长、松江校友会会长。
转眼间,离开升达已5个春秋,回眸这一千多个拼搏的日子,几许欣喜,几许辛酸。
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我到上海求职是同学们“激将”激出来的。本来,父亲在漯河已为我找好了工作。毕业前夕,同寝室的6个哥们在一起海侃神聊,谈到理想时,我把自己不知背了多少遍的,也不知能不能实现的理想重复了一遍:“在双汇一月拿一千多,几年后买个房子,娶个漂亮老婆,生个可爱儿子……”“越听越像井底之蛙,有胆量出去闯闯啊!还不是底气不足。”平时很少挖苦人的老猫抛出了一大堆尖酸、刻薄的话。
“明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到上海去找工作,看看有没有真本事。”盛怒下,第二天,我就和3位同学出发了。
在上海,我们7个人挤在一间14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天要徒步走50里地,赶3场招聘会,在网上发一百多份简历。很幸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刚工作时,我看看周围的同事,多是名校的高材生。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几乎每天都是7点多一点就坐到位子上,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公司。我拼命地学习公司的业务流程、网上先进的程序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帮着同事写那些别人都不愿意写的枯燥的代码。
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半年挥洒的汗水换来主管的青睐,我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在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我接触到更多的业务,也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服从。能在严格的校规下熏陶四年的我们,难道还会在意那些相对来说宽松许多的公司制度?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奉献。能常年坚持每天早晨捡树叶的我们,难道会在乎比别人多付出点体力或脑力劳动?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整洁。能把整理宿舍内务的一半精力拿来整理办公室,就能使自己的工作环境干干净净。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灵活。和传统教育相比,我们更重视动手、务实能力,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多创新的灵感。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抱怨过严厉的校规,气恼过检查内务的楼管员;现在,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养成的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团队意识,这是升达给我们的特有的财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们公司8个中高层主管中,有3个是升达人;15个核心成员中,有9个是升达人;公司3万人使用的系统,每天2个多亿的进出口系统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我们56个升达同仁手中。
饮水思源,现在我们的一切都是在升达的基础上起步的,所以,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来报答母校。3年来,经我们推荐,有95名升达毕业生顺利通过面试在我们公司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