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曾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在前不久国贸系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宋韶鹏同学就是其中之佼佼者。自2003年以来,他一直资助一名残疾儿童和多名因家境贫困而陷入辍学窘境的儿童。现在,他的资助对象已增至10名,每人每年可获他提供的350元资助金。
宋韶鹏,2006级金融专业学生,20岁,中共党员。在老师眼中,他是一名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在同学们眼中,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团支书,也是一个热心的朋友;而在受他资助的这群纯真的孩子眼中,他是一个可敬可爱的大哥哥。
在我们面前,这位高高瘦瘦、帅气而阳光的小伙子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平易随和的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一段平凡而又感人的经历。
2003年,还在山东烟台一中读书的他,偶然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翻开桌上那厚厚的资料,他感到震惊。看到那些身边弟弟妹妹的不幸,一种深切的同情油然而生。他立即取来自己多年攒下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选了4名儿童作为资助对象。在默默资助了3年后,父母、老师和同学才得知这个秘密。有的对他支持和鼓励,有的则对此表示不屑。宋韶鹏不去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做这件事。
学习努力的他曾两次获得奖学金,拿到奖学金的那一刻,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充满渴望眼神的孩子,他立即把这些钱汇到希望工程。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单纯地为自己活着,爱心奉献社会,真情温暖人间,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他对这些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还清晰地记得,他去一个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抚养大的孩子家,看到家徒四壁的凄凉情景时,心情沉重,眼眶湿润。而当谈起孩子给他写信,说自己的学习进步了受到老师表扬了,邀请他去家做客时,他的脸上流露出了莫大的喜悦。
谈到自己的这一举动,他认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好宣扬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他同时希望有更多同学加入到这一行列。那些孩子想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能安心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踏踏实实地读书。希望我们以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去实现孩子那个小小的梦想。
(学通社 王梦晓 石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