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校园生活

我的ACCA历程 [第324期][2015-4-1]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 会计系2011级学子    冯小美

2011年9月,我和大多数学子一样开始了大学生活。刚进大学,我充满新鲜与好奇,更对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憧憬无限。老实说,选择会计是父母的意愿,自己对这个专业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直到11月,我偶然听到ACCA讲座,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以后要走这条路。

学习会计的同学都知道,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证书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会计类证书,但不巧的是,那时CPA考试刚刚改革,我不符合报名条件,只有等到大四才可参加考试。于是,我便把目光投向其它方面。当时,ACCA在国内被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它是英国具有特许头衔的四家注册会计师协会之一,也是当今最知名的国际性会计师组织之一。ACCA资格被认为是“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正是由于ACCA广泛的全球知名度和强大的雇主群体,我便加入了ACCA考试大军,并于2012年开始学习。

由于ACCA是全英文考试,教材、考试资料都是专业英文术语,而我当时的英文水平并不很好,所以一开始就遇到较大困难。但是,我从小喜欢英语,所以在这方面并没很大排斥心理,而是不断总结遇到的新词,然后强化记忆,慢慢地,英语的障碍变得越来越小。

学习ACCA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英文,而是逻辑思维的转变。ACCA是英国的考试,它和中国的考试有很大不同,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试技巧,ACCA都愈加灵活。刚开始,我不太习惯西方某些问题的逻辑转变,只是一味地记忆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012年6月,我第一次参加ACCA的全球考。当时,郑州还没有规范考点,我和朋友选择去武汉考试,赶到考点便开始抓紧考前复习。这一周,我每天跟学校的同学上自习,然后返回住处,连校大门都没出过。8月,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了,3门考试中有一门没通过。我难过地哭了,是遗憾,是委屈,但更多的是不甘。后来,我和老师几次通过邮件交流,努力寻找失败的原因,逐渐适应了这个全新的考试体系。

从2012年12月开始,我又累计参加了5次ACCA考试,保持着平均每次通过两门的进度。在我们学习ACCA的朋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ACCA恰似一条不归路。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似乎描写出我们的学习状态。学习ACCA的大多是在校生,平时我们要上学校的正常课程,到寒暑假集中学习ACCA课程。这一来,假期对我们是遥遥无期。平时周末,我都是早上6点起床,然后乘车辗转两个多小时去上课地点,完成一天8个小时听课任务,之后再花费两三个小时回校,晚上八九点到校还没吃晚饭,累得直接倒头睡觉。考前一个月,我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白天上课,下课就去自修室复习,晚上经常看书到一两点。

学习ACCA让我欣慰的是,每次我的付出都收到了成效。备考F6时,我把练习册做了整整5遍,用了10本练习本,最后取得83分高分。我的备考经验甚至被老师拿来分享给其他学员;备考F4时,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背书两小时,把老师要求的120多页法律条文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连哪一条法律在哪一页,几乎都能说出来,最后取得70分的好成绩……

这三年,我过得比平常学生忙碌得多,牺牲了很多娱乐休闲时间,有时甚至觉得睡个懒觉都太奢侈了,但回头来看,我又觉得这三年过得异常有价值,因为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书本知识多得多。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那么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比别人差一截。我不愿自己在20几岁的年纪选择安逸,所以我宁愿多读书,多学东西,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足准备。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