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解读: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作者:武永民 时间:2011-12-12 责任编辑:

今日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解读: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二是基础优势,三是文化优势,四是人口优势,五是粮食优势,六是后发优势。

刚刚闭幕的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是一次在关键的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在这次全会上,建设中原经济区成为大家热议的主题: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在恰当的时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

“中原兴,中部兴;中部兴,中国兴,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势所趋,时不我待”;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对河南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班子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不懈探索的重要成果,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卢展工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准确概括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六大优势力助崛起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我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文化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同样一部电梯,从东南沿海运至贵州,仅运费就要1.5万元,中原地区则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仅运费这一项就节约8000元。”许昌西继电梯公司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今年完成电梯订货1万台,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企业负责人对未来发展势头充满信心。

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明晰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整合各种优势,凝聚全省一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内在活力来推动河南发展。

中原经济区所特有的“六大优势”:区位优势、基础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粮食优势和后发优势,必将成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强大动力。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

在第三届郑州国际车展上,长安马自达市场部总监祝振宇说:“河南是人口大省,目前又正在建设中原经济区。2008年和2009年,长安马自达在河南的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河南市场对我们来说,意义很大。”

得中原者得天下,在很多商家眼中,河南的地位不容忽视,而建设中原经济区,将进一步凸显中原的“品牌效应”,使河南成为海内外企业布局运作、成长发展的必选之地,由此不难看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建设这样一个跨省区经济区,意义很多,比如,打破行政区的限制,可以使得空间布局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中原地区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可以说,这是一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战略。

凝聚合力协调发展

中原经济区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目标,可以极大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突出了河南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省内外、海内外各界人士都看到了中原的美好前景,激发了人们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的动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杨伟民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经济总量在全国均衡分布,而是经济总量在一部分区域集聚,同时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这样一来,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才能大体均衡,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可能大体相当。

当前,我省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还不能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匹配,建设中原经济区,无疑将使居住在这里的上亿人口,在不远的将来,撵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享受到协调发展的成果。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构想,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壮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中原经济区关乎你、我、他

一项战略的穿透力、影响力有多大,有时候“局外人”看得更清楚。

笔者有一位在北京某金融公司总部工作的朋友,最近想回河南分公司工作,问其原因,说是京城居大不易,再有就是“河南正在建中原经济区”,现在不回来,担心会丢掉“不少机会”——显然,他已经有意识地把个人的未来与中原经济区放在一起考虑了。

这印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确,个人的一切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其命运轨迹,自然也很难摆脱时代主题的左右。

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之一,建设中原经济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战略工程”,对于这样一件事关亿万人福祉的大事,全河南18个市的人关注它,中原经济区内其他地区的人关注它,国人乃至海外人士也关注它。因为,这里蕴含着新机遇,这里孕育着新希望。

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很大但绝不空泛,它与我们普通民众息息相关。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这些都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所关注的内容;再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品牌红利”等效应,一定会惠及方方面面……

幸福生活要靠双手去创造,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是做,你、我、他,只要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幸福生活就一定能实现!

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即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在以扩大内需推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中,人们习惯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包括储蓄率、劳动供给、技术进步等。

腹地经济:就是受中心经济地带所辐射、所吸纳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相对应的概念,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中心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也就无所谓经济中心。

腹地效应:指最大化地发挥腹地的资源优势,承接中心经济地带的经济资源,做大腹地经济。

专家声音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河南省和经济区的战略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周叔莲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紧紧抓住!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网友观点

网友“夜品斋”:1亿人的问题无论放在哪个地方、哪个国家都是一杆沉甸甸的秤,但有了中原经济区这面大旗,我们就能凝聚各方面、各阶层的力量朝着目标去努力,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网友“春色满园”:看,富士康来了,综合保税区我们也是中部六省第一个,这还不算中原经济区真正“发威”,如果中原经济区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哈哈,不用多费口舌,就会有更多“核弹级”的世界“大鳄”抢滩入驻河南,我们自己的“双汇”、“思念”等名牌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网友“麦田守望者”:我可能一下子弄不懂啥是中原经济区,但我就知道,中原经济区对咱河南老百姓有好处,对我自己也有好处。中原经济区要是建成了,一定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着我,日子也会越过越好,我期待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