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首页 > 青春风采 > 正文

“倒霉王”的勇敢青春

作者:职正路 时间:2010-12-21 点击数: 责任编辑:

——记“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徐钢上大学前,他的父母先后遭遇车祸,他是学校的特困生,却连续4年推让助学金;他靠勤工助学不仅完成学业、补贴家里,还将获得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省下来的钱,捐给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白血病患者;他创办“爱心超市”,为3700多人送去温暖,让爱心在校园和社会传递;他自强不息,品学兼优、军政兼优,先后16次获各类奖学金或表彰。

他叫徐钢,是南京军区签约高校华东交通大学2006级国防生。他家境贫寒,历尽坎坷,却始终以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用“自强、感恩、奉献”谱写了一个当代青年的大爱人生。

连遭不幸,他差点与大学擦肩而过

与同龄人相比,徐钢有太多的“不幸”。1987年,他出生于江西修水的一个小山村。2003年,徐钢的父亲外出打工时遭遇车祸,因缺钱治疗,落下终身残疾,至今不能干重体力活。高中时,徐钢在学校靠为食堂洗盘子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寒暑假时,他与乡亲们一道上山砍柴烧炭,补贴家用。

2006年,徐钢以高出分数线28分的成绩被华东交通大学录取。伴随这一喜讯而来的,却是徐钢人生中的另一个不幸——徐钢的母亲也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母亲住院治疗使原本贫困的家境雪上加霜。这时的徐钢简直就是一个“倒霉王”。看着一贫如洗的家,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徐钢非常难过,一度产生放弃读大学的念头。

“山旮旯里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可不能荒废小娃儿的前程呀。”在乡亲们的资助下,临近开学,徐钢带着东拼西凑的800元,抹着眼泪走出了大山。

“800元怎么上学啊?!”在山村通往省城南昌的长途汽车上,从未出过远门的徐钢,内心忐忑不安,既为家里牵挂,又为前途担忧。

报到时,学校得知徐钢的困境,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先报名上学。父母的期盼、乡亲的资助、学校的关心,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徐钢,也给了徐钢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最好办法是勤工助学。第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让徐钢刻骨铭心。

9月的南昌依然骄阳似火,到学校报到不久的徐钢,找到一份在校门口发宣传单的工作——发3000份宣传单,挣30元劳务费。徐钢穿着一身褪色并打着补丁的衣服,抱着厚厚一沓传单,在校门口显得有些“另类”。第一个工作日,他在烈日下连续坚持10多个小时,双腿麻木了,嗓子沙哑了,终于发完3000份传单。

这几年,徐钢先后做过家教、卖过电话卡、发过广告传单、送过报纸等,在解决自身学习生活费用的同时,还能补贴家用。盛夏酷暑,扛两桶数十公斤重的桶装水,送上五六层楼,只能挣一元钱,徐钢为了多挣一点儿,有时一天要送20多趟水,自已却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喝。

阳光男孩,自强自立人气旺

生活的窘迫和艰难,没有压倒徐钢,自强自立使他内心充满阳光与自信。入学第一学期,徐钢凭着良好的成绩和素质被选拔为国防生。

华东交通大学校园里流传着徐钢4次推让助学金的故事。2006年12月,学院开展评定助学金活动,最高5000元,最少也有500元。徐钢是特困生,按标准可申请到5000元的助学金。然而,很多同学都递交了申请,徐钢却迟迟不见动静。辅导员找徐钢了解情况,他回答说:“我勤工助学的钱够用了,还是把名额留给其他困难的同学吧。”

大学4年,他对自己非常“吝啬”,没有下过一次馆子,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阳光的徐钢,很有魅力,也很有人气。在华东交大校园网上,有一个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自强源于自立”QQ群。群里的用户都亲切地称QQ群发起人徐钢为“阳光男孩”。点击进入该QQ群,徐钢的坎坷经历和心路历程都“晒”在网上。“自强源于自立”QQ群人气很旺,申请加入的“好友”络绎不绝。通过这个QQ群,徐钢先后帮助96名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2008年,徐钢被特邀参加江西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他提交的“关注大学校园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提案受到与会代表关注。当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徐钢“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爱心超市,温暖贫寒学子

2007年6月,徐钢看到毕业生离校时,有的学生把衣服、鞋子、书本等生活学习用品丢弃在宿舍,感到非常可惜。

“有些衣服,贫困山区的孩子过年都穿不上呢。”为此,徐钢专门找到校团委和选培办,提议创办一个“爱心超市”,将毕业生丢弃的物品收集起来,捐赠给有需要的同学和群众。

校领导对此大力支持,专门腾出两间房子,作为“爱心超市”的活动场所。那个暑假,徐钢骑着脚踏三轮车,走遍了所有学生公寓收集丢弃物品。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徐钢开“二手市场”赚外快,有人讥笑他是“破烂王”。但徐钢没有理会这些冷嘲热讽,他依旧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假期,徐钢共收集了500多双鞋子、4000多件衣服、100多床被褥。他把这些收集起来的物品,一件一件地洗干净、整理好,常常忙到深夜。

新学期开始后,一些困难学生纷纷来到“爱心超市”领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土木建筑学院2007级学生邓文红说:“徐钢把这里打理得很精致,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放得很整齐,感觉像在‘买’新东西一样。”

现在,华东交大的“爱心超市”从一家发展到南北校区各一家,成员也由徐钢一人发展到30多人,捐助对象从贫困学生拓展到农民工、孤寡老人等。如今,“爱心超市”已累计收集捐赠物品1.5万多件,为3700多人送去了爱心。

心怀感恩,身体力行传递大爱

2007年9月,徐钢当选为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部部长。一路走来所受到的帮助,让徐钢心怀感恩。他始终有一个信念:人们给我一份情,我献大家一生爱。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徐钢组织同学利用寒假在南昌火车站做志愿者。“一个多星期,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11点,每两天轮换一次,唯独徐钢没有轮换过。”软件学院2006级学生顾晓东说。

徐钢是江西省血液中心首批志愿者培训班成员。几年来,他的献血量累计达到 4000毫升。

2008年夏天,华东交大教授何忠义的女儿何礼佳不幸患上白血病,急需40万元的骨髓移植费用。屡遭家庭变故的徐钢感同身受,他在校园网上发出给小礼佳捐款的倡议,并带头将获得的1500元奖学金捐出来。紧接着,他组织志愿者到食堂、宿舍、图书馆开展募捐活动。经过7天的“爱心接力”,共募集到捐款31万多元。“那段时间,我跟他一起吃饭,发现他饭卡里只有20元,竟坚持了4天。”艺术学院2006级学生杨杰说。

2008年暑假期间,徐钢从中国志愿者协会网站上看到一条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支教求援的帖子。帖子反映,甘孜理塘县一所小学,6个年级,60多名学生,只有两名老师。看着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照片,徐钢一走下国防生暑期军训训练场,就踏上赶赴甘孜的列车。30多天的支教生活,徐钢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教他们学知识,并用自己勤工助学节省下来的钱,为孩子们买笔、文具盒和课外读物。一个多月的支教生活,徐钢全部以自购的方便面为食。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徐钢主动向学校申请,要求承担组织志愿者为灾区募捐的任务。他带领116名志愿者,连续开展了20多天的募捐活动,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最终为灾区募集到127万元捐款。

今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正在部队见习的徐钢及时给学校打电话,将自己刚刚获得的“茅以升教育希望之星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共5000元,全部捐给了玉树灾区。

献身国防,炼打学谋不含糊

徐钢认为,国防生回报社会、回报军营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军政素质,成为一名军政兼优的新型军事人才。

由于从小走山路,徐钢双腿有轻微的“外罗圈”。为纠正这一动作,在2007年暑期军训时,徐钢找来两块夹板绑在双腿上。时间一长,有的地方磨破了皮,尽管有钻心的疼痛,但他始终不吭一声。经过半个多月的咬牙坚持,徐钢双腿的“外罗圈”现象消失了。集训结束时,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大一阶段军事课目考核。

射击是每名军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想当一个“神枪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年3月,徐钢在部队见习锻炼期间,为了练就据枪的稳定性,他在自动步枪枪管的前端挂一个装满水的水壶。一开始,他强迫自己一次至少端10分钟。训练结束后,手臂发麻发酸,有时连筷子都拿不稳。见习结束时,他取得射击考核5发子弹打出47环的好成绩。

既要练好“打”的技能,更要掌握“谋”的本领。4年间,徐钢除了学好规定的军政课程外,还通读了《孙子兵法》、《将帅带兵方略》、《基层干部带兵艺术》和《士兵心理指南》等军事书籍,写下6本、10万多字的读书笔记。

打开徐钢的成绩档案:专业文化课全部按时修满学分,均为良好以上;13门军政训练课目,考核成绩全优。

徐钢以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以顽强的意志自强自立,以感恩的情怀传递大爱,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阳光。临近毕业之际,徐钢向组织递交申请:志愿到艰苦边远的作战部队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2017 共青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qgxtw@shengda.edu.cn    电话:0371-6243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