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们召开这次省委青年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研究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青年工作,动员广大青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刚才,会议表彰了全省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陆昊同志代表团中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河南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此,我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向陆昊书记对河南青年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社会深烙青春印痕,青年昭示社会发展。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急先锋,还是建设时期的突击队,一代又一代的河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从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彭雪枫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全国劳动模范任羊成,从“二七”大罢工群英谱到“红旗渠青年突击队”,都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更是英才辈出,从火车轮下舍身救儿童的李学生到背着捡来的妹妹上学、自立自强的洪战辉,从“大爱无言的好军嫂”吴新芬到“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从乒乓巨人邓亚萍到跆拳道大满贯得主陈中,从带富农民、带强支部的“大学生村官”介同彬到艰辛创业、诚信经营、回报社会的“世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大奖”获得者、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姜明,从“7·29”陕县支建煤矿抢险救援到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赴川抗震救灾,一批批河南青年、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震撼着中原、感动着全国、激励着人民,展现了当代青年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时代风采。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把青年工作和团的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谋划、来部署、来推动。各级团组织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全面履行职能作用,各级青联、学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全省青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赢得广泛赞誉。从全国第一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我省成立到全国第一所少年军校在驻豫部队诞生,从率先启动“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到全国首家“希望医院”在新县落成,河南青年工作在许多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实践充分证明,青年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始终是党完全可以相信、完全可以依靠的执政基础;青年工作始终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工作始终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青年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交往日趋加深,青年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追求更趋多元化。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把青年一代作为争夺的重要对象,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渗透,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思潮对青年造成了消极影响,“法轮功”、“藏青会”等境内外非法政治组织加紧活动,企图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从国内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青年,做好青年工作面临着难得机遇。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评判、价值实践等带来深远影响,使青年工作更具复杂性、挑战性、艰巨性。从青年自身看,当代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对党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坚决拥护、认真贯彻。同时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当代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青年工作看,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努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部分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弱化,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把青年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更加深入地研究青年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更加科学地处理青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推动青年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五四”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殷切期望全国广大青年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今年6月,胡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共青团要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这为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全省青年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领域、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组织体系、创新领导方式,不断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
第一,创新工作思路。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青年工作是最有挑战性、最有创新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才能最大程度地服务青年、最大范围地凝聚青年、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在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思路,关键要打牢“一个基础”、明确“三项任务”、推进“三个转变”。“一个基础”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使广大青年真正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项任务”就是: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使广大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中原崛起培养主力军,使广大青年成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经济强省建设的攻坚者、文化强省建设的推动者、和谐中原的促进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全民创业的领跑者;为千万家庭培养顶梁柱,使广大青年更好地成长成才,撑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蓝天。这“三项任务”,是我们在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深入剖析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科学分析河南青年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新形势下河南青年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前进的方向。打牢“一个基础”、完成“三项任务”,必须以新思维推动新实践、以新观念开创新局面,努力在工作指向、工作力量、工作方式等方面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在工作指向上,从“我们让青年做什么”向“青年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转变。长期以来,从党的中心任务和共青团所处的历史环境出发,积极地领导和开展党的青年工作,使我们党团结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聚集了力量。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选择更加多样、群体结构更加多元、青年需求更加广泛,这就要求我们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把青年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标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发挥青年的首创精神,竭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环境,竭诚为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搭建舞台。二是在工作力量上,从团组织“独唱”向各部门“大合唱”转变。青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团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党委工作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广泛参与已成为青年工作的一种趋势。我们要跳出就团论团、就部门论部门、就战线论战线的老框框,摆脱团组织“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资源统筹联动机制。三是在工作方式上,从以行政手段“一手抓”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社会手段“多手抓”转变。要坚决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坚决转变单纯依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工作手段,以项目化管理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整合资源,以社会化参与的机制形成合力,不断赋予青年工作新的内涵,使广大青年乐于接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第二,创新服务领域。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为青年提供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客观需要。一是服务对象要更加广泛。近年来,我们把服务重点放在高学历、高层次的青年群体和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这“两头”,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工作的开展。但必须看到,千千万万的普通青年是青年的主体和青年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广泛覆盖全体青年、通过普通人带动普通人形成裂变效应,是当前做好青年工作的必然选择。要在继续注重抓好“两头”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中间”,努力走出一条让“中间”群体真正成为“中坚”力量的青年工作开放运行之路。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城市隐形失业青年等的管理和服务,转“盯地”为“盯人”,实现服务无遗漏、管理无缝隙。二是服务手段要更加丰富。当前,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与当代青年的生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分不开,许多青年利用新兴媒体捕捉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愉悦身心,被称为“网络一代”、“新新人类”。我们要学会用他们的语言来与他们对话、用他们的方式来与他们交往。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发动强大的网络攻势,充分利用网络来与选民交流、发表个人政见、募集竞选经费,最终赢得了大选,有人形象地说,奥巴马开启了“网络竞选”的新时代。从我们开办的“河南在线对话”的参与群体看,青年成为在线交流的主体。我们要在发挥好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帮助等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网络组织,切实搞好网上服务,善于运用QQ、飞信、手机报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广大青年关注的问题、热议的话题,及时加以服务引导,使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我们与青年交流的新通道,成为开展青年工作的新阵地。三是服务内容要更加多样。当代青年既注重物质需要更注重精神需求,既有群体性的愿望更有个性化的渴望。要坚持以青年为本,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务实的办法,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与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本领相结合,把为青年排忧解难、切实维护青年权益与优化青年成长环境、鼓励青年干事创业相结合,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
第三,创新活动载体。广泛举办既有思想性、教育性又有趣味性、参与性的活动,是开展青年工作行之有效的好载体、好办法、好抓手。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开展了一批有规模、有声势的精品活动,如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理”教育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河南青年百村建设行动”、鼓励青年创新创造的“河南青年创业行动”,极大地增强了我省青年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我们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河南特色的青年活动品牌,使青年工作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工作建载体。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为青年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活动,青年工作才有广阔空间和旺盛生命力。要牢固树立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新崛起服务的思想,坚持活动围绕中心搞、内容围绕中心定、形式围绕中心走,开展形式生动活泼、青年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党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创造活动,使广大青年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大显身手,不断发挥想象丰富、理念先进的优势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传播和谐理念、倡树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其次,要围绕青年需求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展青年活动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在思考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找准青年的兴奋点,通过开展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各种活动,最广泛地吸引青年参与。要增强活动的竞技性,满足青年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增强活动的时尚性,满足青年更加追求自主独立、崇尚个性的要求;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满足青年强烈求知、乐中益智的要求。特别是要针对广大青年急切求成、积极求富的特点,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等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其三,要围绕社会关切建载体。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特别是“80后”、“90后”,是家庭的宠儿,几乎承载着父母的全部希望,同时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注,希望他们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对“80后”、“90后”充满了怀疑,认为他们自私、自负、自闭、自利,甚至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今年以来,在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志愿服务中,广大青年表现出理性爱国、目标远大,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良好品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许,被冠以“鸟巢一代”的美誉。我们要牢牢抓住社会的关注点,把握当代青年在群体结构、价值观念、具体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新特点、新变化,找准青年活动的切入点,使青年工作的“追逐线”始终紧跟社会的“需求线”,引导广大青年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承担起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生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任,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方面充分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不辜负社会的殷切期望。
第四,创新组织体系。在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大量青年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靠过去的组织体系已经无法覆盖到全体青年,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青年组织体系。要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联学联组织为骨干、以各类青年社团为外围,建立覆盖广泛、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青年工作组织体系。具体说,一要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共青团能否履行好根本职责,能否最广泛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关键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从选好领导班子、健全工作制度、锻炼团员队伍、开展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城市社区、广大农村等领域的基层团建工作,特别要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流动人群中的团建工作。通过强镇强乡带村建团、产业建团、公寓建团、写字楼建团、市场建团、行业建团、依托驻地团组织属地化管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逐步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青团基层组织网络。二要切实加强青联学联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青联活动层次,充分发挥青联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青联委员的代表性、社会性、专业性优势,更广泛地团结各族各界青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学联体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引导青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自身素质。三要不断完善青年社团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培育一批与我省青年实际相适应、相配套的青年社团,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青年、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积极作用。青年基于共同的健康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自组织,活动内容广泛,方式灵活多样,对青年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要深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发展的趋势,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教育引导、沟通联系,使之成为凝聚和影响广大青年的重要力量。
第五,创新领导方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创新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为青年健康成长、青年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健全党的青年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议事制度,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届党委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青年工作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青年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青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党建带团建制度,按照党团组织“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同步建设的要求,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党团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落实,形成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与青年的联系沟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青年之中,主动参与青年活动,加深了解、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近年来,我们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我每年都到郑州大学作一次形势报告、与学生们一起吃顿饭,加深了对青年学生的了解。这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经验都要制度化、经常化。要探索人才培养选拔机制。通过选派青年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驻村帮扶、支援边疆,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等形式拓宽培养渠道,让青年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加大选拔、交流力度,按照“高进、严管、优出”的要求,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年富力强、善于做青年工作的同志选拔到青年工作岗位上;放手使用青年人才,把优秀青年干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形成大批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机制。在这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中,我们就破格选拔任用了一批优秀青年干部,为全省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要完善青年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特点,为青年工作指路子、引方向。各级政府要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加强对青年事业的整体规划,为青年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县以上政府要成立青少年事务协调机构,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好青少年事务。宣传、教育、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要为青年事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学校、企业、社区都要制定措施、抓好落实。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支持青年、服务青年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青年工作,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