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哲学·科学·常识》
作者: 时间:2021-01-01 责任编辑:袁征
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推荐
《哲学·科学·常识》初版于2005年,是让陈嘉映走入大众智识读者视野的开创之作。这本书主题虽是科学哲学,但却是陈嘉映对于人类知识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理论和现实之争”给出的回答。对于一代青年读者来说,《科学·哲学·常识》是他们世界观和学习生涯的一本指路之书。科学就代表着真理吗?为什么人们学得越多,却越不能理解这个世界?哲学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陈嘉映观照的问题,很多是我们在求知之路上自然困惑的。《哲学·科学·常识》也是一本亲民的科学哲学入门书。“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思维和逻辑的批判性思考,在科学进步的今天尤其重要。什么样的科学概念,才有颠覆观念、引发变革的力量?引力波、暗物质“在理论上存在”和“在现实中存在”有什么不同?这都是本书十分关切的话题。
内容简介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人类解释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话、巫术,后有哲学、科学。排除了千难万险,才抵达日心说、牛顿力学、进化论、量子物理,才使得科学成为“真理”的代言者。一方面人们常常反思,科学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人们经历着同样的世界,为什么只有欧洲产生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科学之成功付出了代价:用科学来逼近“真理”,却将人的心灵排除出真理领域之外。用数学和实验思维树立的科学大厦里,没有人之善恶、悲喜的位置——科学果真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答案吗?人们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有时竟恍然不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还是在背离。难道果真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科学之外,还另有求道之途?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站在人类认知发展前端的一次回望:回到我们探求真理的本意:我们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领域,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还是要理解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纷繁的人世间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作者简介
陈嘉映,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嘉映1952年生于上海,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研读过黑格尔、康德等人的著作,并自学了德语。日后陈嘉映投身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并为中国哲学界译介了两部极其重要的德语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作为哲学作家,陈嘉映专注于哲学普及和人本主义思考。他善于从纯粹的哲学思辨中跳出来,思考哲学对于生命与人生观的关照。《哲学·科学·常识》《价值的理由》《何为良好生活》等,都是这种有关照的哲学作品。用陈嘉映的话说,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他自己则是尝试用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道理重新讲述。
目录
【导论】
——上篇——
第一章 理性与哲学
第二章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下篇——
第四章 经验与实验
第五章 科学与概念
第六章 数学化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第八章 通过反思求取理解
新版说明
相关评论
科学怎样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它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在哪些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惑?《哲学·科学·常识》试图回答这些深植于人类认知历史中的大困惑……然而,这又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哲学书,某种意义上它将打破世人对于哲学专著的成见……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字,辅以众多科学史上或动人、或有趣、或出人意表的故事,让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探索频道的文字版,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