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考研的心理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和一些已经工作的人士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考研无疑是接受高层次教育、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学校因素
学校的学风状况、考研氛围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考研心理。考研辅导、招生宣传等方面工作,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渠道,都是有效调动考研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学生的考研心理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学生考研积极性的影响有正负之分。调查显示,40%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压力大”会影响他们考研的积极性,有8%的学生认为其考研的动力来自“家庭鼓励”。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考研费用逐年上升,使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望研却步”,有15%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放弃考研的打算。
4.个人因素
首先,从生源质量来看,学生学习基础,特别是英语基础,是影响考研的因素。
二、祝你成功,与你分享的感受。
1.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我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我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2.走路挺胸抬头
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
3.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据我了解,不少考生在研究生考试前受到消极暗示较多,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我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例如,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
4.不打疲劳战术
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研究生考试的特点就是备考时间长,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所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5.不要相信迷信
有的考生叙述他们听见了什么和身体有什么感受。我认为这些将对他们考试发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有的考生说,早上听到乌鸦叫了,认为这是不吉之兆,意味着考研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由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的。
6.考研目标要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备考以来的学习效果,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
考生如果把考研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考研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
7.不要攀比
所谓考研成功就是考生在考研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成功。要多一些自身纵向的相比,不要经常盲目与他人一味地横向相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考研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考研的积极性。
8.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不少考生当考研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想越失去信心。其实,这个时候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我还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看看那些考研非常成功的和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也颇有益处。
9.做做真题
历年真题是良好的复习资料,可以最有效地指明复习方向与重难点。当考生备考的时候不妨来做做真题,这样也会焕发起你的信心来。
10.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考研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
最后,祝所有考生美梦成真,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