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正文

习得的无力

2009年10月15日 19:24 尚瑞莉 点击:[]

摄影

说自己不行,是躲避成功的常见理由,为何不行?

通常的回答是:“事实证明我不行”。

怎样证明不行呢?

原来是经过多次尝试,认为自己只有那点水平和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习得的无力”症状。

马汀·西里格曼是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主席,多年前,当他还在大学读研究生时,曾经做过一个电击狗的实验。

通过多次实验后,他发现:有些狗对电击毫无反应,它们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此西里格曼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实验。

在第一阶段中,对放在笼子中的A组狗进行中等电击,狗可以通过用鼻子按一个木条来使电击停止。很快,狗就学会了用鼻子按木条。

将B组狗放在同样的笼子中,以同样强度的进行电击,但没有办法让电流停止。于是这些狗的表现就是忍受疼痛。

C组是参照组,狗也被放在笼子中,但不施以电击。

接下来,西里格曼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实验。将每只狗单独放在一个叫梭子盒的装置中,盒子底部中央横着一块矮隔条。每只狗都被放有中等电击的那一边。

狗如果想不受电击,就得跳过矮隔条到盒子的另一边去。

结果A组狗和C组狗在受到电击后,很快就跳过隔条,逃离了电击。

而B组狗的反应则截然不同,它们只是躺下哀嚎,根本不去尝试跳到另一端。

B组狗的反应就是习得无助,也就是一种最终损毁它们行动动机的行为。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猫、田鼠、蟑螂等动物身上都存在这种行为,并写了一本《习得的无助》的著作。后来,俄勒冈大学的研究生唐纳得·西洛托在人身上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再次得出“习得的无助”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习得的无助”理论,被美国心理学界称为里程碑式的世纪理论。它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遇到挑战时就会放弃或者不抗争。

事实上,与其说这是“习得的无助”,不如说是“习得的无力”——因为其所感受到的,并非缺乏帮助(无助),而是缺乏自身的力量。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找了一万多人做了一个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悲观的人生往往会自怨自艾,由此引发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习得”其实并不局限于实验中,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得是。

由于碰过壁,或者因为别人不断向自己灌输某种“你不行”的理念,本来自己颇有能力,但还是会产生“四面八方都通不过”的感觉,最终干脆放弃努力。

当然,“习得的无力”也是可以改变的。

所谓“事实证明我不行”,不过是有几次偶尔的挫折和失败,它们并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更不代表自己会永远失败。不管外在条件的改变,还是内在能力的提高,都使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定“事实证明我不行”。

管理心得:

许多人没有成功或者失败,都来自对自己潜能的漠视。他们认定自己“我就是这样”、“现在就是我的极限,再前进一步都不可能了!”

这种画地为牢的心态,大大限制了他们迈向成功的步伐,更限制了他们从困境中走出的可能。

所以,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

“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尽可能内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上一条:如何看待网上心理测验 下一条:一个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寓言故事

关闭

版权所有    2004-2014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地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宿舍9号楼二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电话:0371-6243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