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委员走进豫籍在京务工青年集中活动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0-03-12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李雷 摄影: 来自:国际贸易系
责任编辑:
3月9日上午,春雪过后的北京天空湛蓝,在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常务副主席侯红的陪同下,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河南代表委员走进豫籍在京务工青年集中务工地,倾听心声,集纳建议,与务工青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听说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要在北京搞这次活动,作为河南青联的一份子,我义不容辞。”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青联副主席、北京河南商会会长姜明说。和他一样,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裴春亮、李海燕、毛杰、王刚,全国政协委员海霞、司富春、金萍等都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日上午,河南驻京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北京好人”李高峰和他的服务队正在北京甘露园朝阳无限小区进行志愿服务。看到家乡的代表委员来看望他们,李高峰赶紧跑上前来,紧紧握住姜明的手,一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正在小区服务的志愿者中有人认出了姜明。4日,他给李高峰送来了一辆面包车,以支持他们做活动时用。在北京从事会计工作的志愿者、董女士说:“高峰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好人。只要有活动,我一定来支持他。你们今天来看望他、慰问他,我们这些在京的志愿者也向你们说声谢谢。他做了这么多好事,应该有好的回报。”
代表委员随后走进了北京城环城国际汽配城,看望信阳籍务工青年,并在河南省驻京团工委举行的豫籍在京务工青年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如何大力倡导和弘扬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四种”河南人、体现“三平”精神,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发言。
侯红在主持座谈时指出,“两会”召开之际,团省委、省青联组织河南的部分“两会”代表委员走进豫籍在京务工青年,走进驻京团工委,与我们在京的豫籍务工青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大家的呼声,反映大家的诉求。刚才,代表、委员们现场慰问了李高峰和他的志愿服务队,深入在京的河南籍商户进行交流,现在又进行座谈交流,其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我们的代表、委员们亲身感受豫籍在京务工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二是请代表、委员们就如何弘扬“三平”精神、争做“四种”河南人与务工青年进行交流,三是向代表、委员们汇报河南团组织在统筹城乡团建模式中加强驻外团工委建设的基本做法。
在谈到今天座谈会所取得的收获时,侯红强调,今天我们通过座谈交流至少形成三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个共识就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性安排,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先后5次提到农民工问题,3月3日卢书记在京举行座谈会倾听了务工人员的呼声,今天代表委员又走到务工青年身边进行零距离的沟通,这些都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在高度关注着、心系着在外务工创业人员。第二个共识就是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四种”河南人、体现“三平”精神,是对我们河南在外务工人员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当代青年的精神价值追求。广大务工青年要积极践行,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青年做起,努力去弘扬“三平” 精神,争做“四种”河南人。第三个共识就是我们河南共青团组织加强驻外团工委建设这项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组织模式的创新,它不仅仅是体现了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一种团组织随流动团员青年流动建的一种新型团建模式,也体现了要为务工青年提供实实在在服务务的工作理念,所以各级驻京团工委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真正把驻外团工委打造成务工青年的精神家园。最后,侯红再次代表团省委、省青联向参加这次活动的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委员们表示感谢。
据统计,为更好地服务外出务工青年,目前共青团河南省委在全国率先建设驻外团组织,致力于打造务工青年的精神家园,已建立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403个,驻外团总支、团支部共9500多个,覆盖和影响务工青年近400万人,被外出青年称为他们的“又一个娘家”。
来源:河南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