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各处、室,各支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引导我院师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内涵,引导我院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我院各部门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教育我院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氛围
各系各支部要充分利用学院网络、报刊、条幅、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形成良好导向,营造浓厚氛围。要结合各系的实际,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辅导报告会等,组织师生学习“八荣八耻”,并展开“树立正确荣辱观”大讨论;要与各系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浓厚氛围;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员工。广大师生要通过学习,牢记“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坚决树立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我院师生思想道德建设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深入推进中发[2004]8号和中发[2004]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和效果。
一是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我院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系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充实到课堂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荣辱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培育学生的社会荣誉感和道德羞耻心。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二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在学生实践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使其明确是非、善恶、假丑界限,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结合大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三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各部门要围绕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院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合力。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不仅要体现在各部门之间,而且要加强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拓宽教育渠道,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针对当前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针对师生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改进创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中共郑州大学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总支委员会
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