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资讯系团学主要干部博物院之行
 
发布时间:2006-11-10  浏览次数:次   来自:院党委    责任编辑:

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资讯系团学主要干部博物院之行

添加作者:zxx 浏览次数: 50


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
---资讯系团学主要干部博物院之行
 11月27日,资讯系的团委和学生干部在系领导的组织下前往河南省博物院进行了参观和学习。同学们在古代豫都璀璨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徜徉,于精美的文物和悠长的《诗经》韵律中陶醉;在长征那一幅幅黑白图片隐藏的故事中沉思,为伟大而可歌可泣的长征将士而感动。
从远古到近代,从夏宫到汴梁,从青铜编钟到清明上河图,古代河南以她的神韵将我们深深吸引。
但是,当我们听到解说员的评论时,不由得深思起来—这里的很多文物都是历经战乱才得以保存下来,流传至今。很多都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涯,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见到,要归功于党和人民军队,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军队的英勇顽强,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这番思考使我对接下来的《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图片展》有了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每每重温毛泽东长征诗词,徜徉在平仄长短的字里行间,内心的感觉总能惨烈、苍凉和悲壮。那些真实又珍贵的图片给我们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呢?
长征展览的参观路线,很像沿着一个巨大“?”的逆行。从入口到出口,从开始长征到胜利会师,这条浓缩的“长征路”,这个巨大的“?”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在长征的队伍里,有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还有刚强的女战士,征途漫漫,关山重重,他们连续行军打仗,身心备感疲惫。但就是这样一支看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把生死置之度外,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铁流,一路向前!面对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畏惧,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面对终年积雪的高山、激流汹涌的江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退缩,而是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踏进荒凉神秘、人烟杳无的草地,伴随身旁的不是消沉和失望,而是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据参加长征的老同志回忆,过雪山草地时最为艰难,部队非战斗减员空前增大,几乎每前进一步都有人倒下。引导后续部队前行的路标,不是别的,而是一具具烈士的遗体!就是这样,红军官兵坦然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了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磨练,充分体现出对党的忠贞,对事业的执著。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纪实的图片告诉我们: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正如一位老将军所说,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参观结束了,坐在回来的车上,激动和感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这些可爱的战士,面对这些可敬的故事,我们该干什么?该怎样做?
那就是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前进。
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前进,我们要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前进,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 雪山草地,刻下前辈铿锵的足迹;战火硝烟,铸起先烈英勇的雕像。从红军长征到新长征,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赛。今天我们告慰革命前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和推动我们去完成新的伟大长征,用时代的创造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党从社会全局出发,绘就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资讯系通讯部

版权所有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