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183期 [2007-10-01]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2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显军训成果   展升达风采

新生军训汇报暨开学典礼举行

秋高气爽,9月24日上午,我院2007级新生军训汇报暨开学典礼在装修一新的校体育场隆重举行。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不顾高龄,专程从台北来到升达,参加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创办人代表王育文博士、院长崔慕岳、院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郑州大学人武部第一副部长陈士传、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平之、张洁、张金安,还有台湾私立教育协会前秘书长刘同忍、台湾银行界资深专业经理强立夫等贵宾。各位主管、各系教师和近4000名新生参加了大会。

在王代表、崔院长的陪同下,创办人绕场一周,检阅了军训队伍。他不时地向同学们招手致意,问“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则以“创办人好!”、“为升达争光!”回报创办人和院领导的关心。

接着,进行了分列式表演。各系新生身着校服,朝气蓬勃,英姿飒爽地走过主席台。经过了15天的军训,他们的精神风貌和组织纪律性有了明显改变。

而后,新生代表进行了整理内务表演,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们完成了被褥的折叠、整理,展现了良好的军训成果。接着,军训教官进行了军事技能表演。担任本次军训任务的武警河南总队直属支队第三大队的36名武警战士表演了摸爬滚打、擒拿格斗等过硬技能,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之后,院领导分别向获得军训优秀教官、优秀学员和优秀班集体的有关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创办人向军训教官赠送了锦旗。军训首长、崔院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创办人为各位新同学经受住了军训考验表示祝贺,并向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

(本刊记者    学通社     陈   艳)

一轮明月照    万缕乡思情

我院中秋迎新文艺晚会隆重举行

皓月当空,中秋情浓。9月24日晚,思源会馆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我院2007中秋迎新文艺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尊敬的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携夫人专程从台湾赶来与全校师生共度中秋。创办人代表王育文、院长崔慕岳、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平之、张洁、张金安等陪同创办人与2000多名师生共同观看了这台晚会。此外,台湾私立教育协会前秘书长刘同忍先生、台湾银行界资深专业经理强立夫先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陈锦生先生等贵宾也应邀观看了演出。

首先,创办人向大家挥手致意,王代表代表创办人转达了他对全校师生的中秋问候。

随后,晚会在抒情的《思乡曲》中拉开帷幕。而后,歌伴舞《给心放个假》、小品《宿舍夜话》、舞蹈《感恩的心》、《唐古拉风》、《美丽的大脚》、歌曲《欢笑的日子》、《飞来的花瓣》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师生陶醉在艺术的氛围中。值得一提的是,崔院长还与艺术系的青年教师共同朗诵了《水调歌头·中秋》。2007级新生代表马江凡,代表新生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创办人的深深感激和对升达的热爱。最后,晚会在女声合唱《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圆满结束。

创办人及院领导走上台,与演员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一轮明月照,万缕乡思情。这场中西合壁,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表达了创办人对全校师生的关心与祝愿,让大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学通社     张会先    郭智蝉)

商业楼开业剪彩

9月24日上午,我院北区商业楼开业剪彩仪式举行。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参加了剪彩仪式。

首先,由张金安副院长介绍了商业楼的构造及功能。教育厅张涛主任对创办人对学生的关心表示钦佩。而后,王代表代表创办人致辞,表达了创办人对学生的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用心,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参加剪彩仪式的还有院长崔慕岳、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平之、张洁及台湾贵宾等。

随后,创办人一行浏览了商业楼。他饶有兴趣地在超市购物,察看了各项内部设施。之后,他又不辞劳苦地巡视了学生宿舍楼、外语大楼、商管楼、资讯大楼及图书馆。

新落成的商业楼由台湾著名设计师设计,工程总建筑面积3196.12平方米,3层主体结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一楼为敞开式综合性的购物广场,主要有超市、文具店、服装店、洗衣店等服务店铺,二楼为星级宾馆式餐饮服务区,三楼为综合餐饮服务区,汇聚了各地小吃。

(校刊社   王金灵)

创办人十万元捐助灾区

7月28日至30日,我省三门峡、洛阳、南阳等地遭遇严重洪灾,其中以卢氏县最为严重。

豫西灾情牵动着创办人的心,他虽身在台北,但心系灾区、灾民。得知消息后,他立即委托公关室有关人员参加由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亲自主持的救灾工作会。在会上,他捐款10万元。徐书记对他的义举表示了赞扬。河南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据悉,当天会上,仅仅一小时,各单位共认捐款物4445万元。我院是当天捐款单位中,惟一一所高等院校。

(公关室)

2007级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开学典礼上

创办人王广亚的讲话

尊敬的武警大队领导、各位贵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安!我是前天从台湾抵达学校的,今天早上特地赶来参加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开学典礼。看到新同学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我内心感到万分高兴。首先谢谢武警大队教官的辛劳,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同时,我要向各位新同学道贺,祝贺同学们经受住了军训考验!

今天开学了,我想利用这个时间向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是希望同学们学会学习。今天,各位同学已经进入了大学,大学的生活、环境与高中是不一样的;所以,不管同学们在高中多优秀,都需要锻炼,都需要学习,我希望新同学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第二是希望同学们学会做人,做事。我提醒同学,大学里也可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常说:“人生有不如意的事是正常,没有不太如意的事是福气”;所以,希望同学们要有能吃苦、能吃亏、能吃得了委屈的精神,将来到社会上,对就业和创业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是希望同学们注重礼貌。看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只要态度好,礼貌好,到社会就业就有更多机会。

第四是希望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管理。这是为了大家好。希望同学们守时、守信、守法,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谢谢各位!

 

2007级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开学典礼上

院长崔慕岳的讲话

尊敬的创办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收获季节里,我们在此隆重举行2007级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开学典礼。请允许我代表院领导和全体师生,向武警河南总队直属支队第三大队的领导和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胜利完成军训任务的2007级全体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作为学校的老师,也作为你们的朋友,我想借此机会向同学们提几点建议和要求,希望能对你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有所帮助。

一是要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我院是一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创办人办学理念,重视“特色办学、从严治校”的新型高等学府。建校近14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7000多名合格的建设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突出表现在我院的招生形势上。今年,我院是河南省同类三本院校中,惟一一所文科和理科第一志愿就全部录满的学校。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像创办人所讲的那样“选你所爱、爱你所选”,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二是要做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人。我们学院非常注重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同学们做人、做事的品格,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希望同学们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做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人。

三是要保持健康开朗的心态。在场的每位新同学都是高考学生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阶段,高中时期的优越感、自身的优势,可能会相对不太明显,难免会遭受各种挫折。所以,我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会大有益处。

四是要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作为新同学,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培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更要感谢创办人为大家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用感恩的心去体会生活、体会社会。

同学们,在为期两周的军训中,大家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意志、经受了考验。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专业学习上再攀高峰。以饱满的热情与全院师生一道,共同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最后,祝愿同学们生活愉快,学业有成。谢谢!

第二版:校园生活

我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进一步稳定伙食价格

上半年以来,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市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对我院食堂饭菜价格产生了一定冲击,对师生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引起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近期,学院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伙食工作稳定有序。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做好伙食价格稳定工作

伙食价格上涨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做好学生食堂工作,关心学生生活,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应对猪肉价格上涨做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四个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继续稳定学校食堂的价格,保证好学生的伙食;省教育厅也下发文件对稳定学校伙食价格做了部署。郑州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我院党委书记陈一峰同志多次就伙食稳定工作作重要指示,要求做到伙食价格稳定、质量稳定。

创办人十分关心我院伙食工作,9月上旬,他亲自主持召开了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会议。要求学院认真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食堂的督导监管,切实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崔慕岳院长、戎庭银常务副书记等院党政领导,多次深入学生食堂调研伙食工作,认真检查饭菜质量,了解饭菜价格,关心学生生活情况,积极听取学生对伙食工作的意见,对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稳定食堂饭菜价格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进一步稳定食堂饭菜价格。

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书记办公会、行政办公会等专题会议研究伙食问题。分管伙食工作的院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伙食科全体管理人员会议、伙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学生代表座谈会、食堂承包商会议等,要求伙食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本着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的理念,及时反映学生对伙食工作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求食堂承包商从大局出发,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学院决定,让利于学生,保证伙食工作的和谐运转。

二、学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进一步稳定伙食价格

1.对食堂采取回补措施。每月对我院食堂补助6万元,降低食堂的运营成本,让利于学生。9月19日,对食堂的首批补助42000已全部补贴到承包商手中,下一批次的回补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2.对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补助。补助人数约1000人,补助标准总体高于郑州市属公办高校。9月19日,首批困难学生补助费已发放到学生手中。据统计,本次补助特困生281名,每人补助60元;一般困难学生260名,每人补助40元;首批合计补助541人,共发放补助费27260元。第二批补助工作正在抓紧落实。

3.明码标价,对部分饭菜实行限价销售。伙食科于9月19日实施了调整后的《关于伙食价格的暂行规定》,再次降低食堂饭菜售价,对部分饭菜限定了最高价,并要求各食堂对饭菜进行明码标价。如每个食堂一日三餐必须保证至少有两种0.8元/份的素菜;肉菜价格不能高于2.2元/份;盖浇饭不能高于5元/份;稀饭0.3元/份;大米0.12元/两等。饭菜价格明显回落,基本维持在上学年末的水平。

4.成立伙食监督小组。成立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伙委会、伙食科等参加的伙食监督小组,主要监督食堂的饭菜价格和质量。伙食监督小组每天检查,每周对食堂进行排名评比。对学生满意度高、饭菜价格平稳的食堂予以奖励,每月奖励金额近20000元;对表现较差、违反饭菜价格规定的食堂予以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合同,清理出校。

5.接受学生监督,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建立稳定的食品供货渠道,及时公布原料进价,把好食品源头关、食品加工关。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积极接受学生对饭菜价格、质量、卫生等方面的监督,师生如发现有与价格、质量等规定不符的情况,可向伙食科等部门反映,伙食科将进行严肃处理。

6.加强组织领导,院领导分包食堂。伙食工作由崔慕岳院长、戎庭银常务副书记亲自抓,院领导分组,分包到各食堂检查伙食工作,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学生就餐困难。

三、学院号召全体师生顾全大局,共度难关

伙食工作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及切身利益,“伙食工作无小事”,全院教职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学院稳定食堂饭菜价格的各项举措,加强对食堂的督导监管,认真倾听学生意见,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全院师生要充分认识到食堂饭菜价格上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学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希望广大师生顾全大局,与学院同舟共济,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

 

崔慕岳院长在深入食堂调研时强调——

伙食工作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

9月14日午餐时间,崔慕岳院长、张金安副院长等深入北食堂调研伙食工作。

崔院长仔细检查了饭菜质量,了解饭菜价格,详细询问了学生对伙食工作的意见,并对师生关注的食品卫生状况和学生食堂饭菜价格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崔院长强调:伙食工作关系到全院师生的切身利益,创办人和院领导对伙食工作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应对伙食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食堂饭菜价格的冲击和影响;他要求后勤部门加强工作力度,及时将市场价格的上涨情况通告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物价现状,以及学院在稳定食堂饭菜价格方面所做的工作;要保留一定“低价菜”的种类、数量,以确保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正常生活,尽量减轻学生经济压力……

在与学生交流中,崔院长指出:学院在应对食堂饭菜价格上涨中,已采取了很多有力举措,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从维护师生利益出发,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努力改善就餐环境,加强对食堂的督导监管,千方百计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崔院长也希望广大同学要认清市场上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势,科学消费、合理消费;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学院一道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

(院办)

院会计与财务系列丛书编审委员会成立

根据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了加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统计等课程的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全面发展,我院会计与财务系列丛书编审委员会近日成立。

编审委员会隶属院长领导。主任兼总编为方正生教授。副主任为王筱红、张欣。下有12位委员。

院管理科学研究所成立

为了适应学院发展,加强学科建设,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促进产、学、研良性发展,我院管理科学研究所近日成立。

管理科学研究所归企管系领导。由沙献玉教授任所长。下有秘书长一人,委员5人。

校园歌手大赛开唱

第七届雪碧杯校园歌手大赛升达站9月22日晚在我院思源会馆拉开帷幕。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我院20名选手脱颖而出,入围升达区决赛。

经过评比,艺术系桂雪颖、程旭分别以扎实的唱功,出色的音色,良好的台风赢得晋级复赛的机会。其他选手则分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本次比赛,是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主办,郑州音乐电台和院团委承办的。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许敏学、院团委书记高翔等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比赛。

(学通社    汪  楠)

一张珍贵的合影

9月10日下午,我和室友到行政楼去办事。一走进大厅,就看到在楼梯拐角处,有几个老师围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谈笑风生。我心想,这莫非就是创办人?上楼的时候,我们特意回头看了一眼。这位老者面容慈祥,像是一位亲切的老爷爷,模样跟照片上的创办人差不多,只是有些清瘦。

办完事,我从行政楼往外走,真想再见到那个老人,可直到走出行政楼,也没见到人影。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接到室友打来的电话。她要我赶快赶回去,说创办人答应和我们合影。

我往行政楼飞奔,到了3楼,已是气喘吁吁,室友一把拉住我说:“果真是创办人!我刚才看见他在拍照,问为他拍照的人,才得以确认。我当时很激动,也忘了礼貌,冒然到他面前问:‘创办人,您好!我能和您照张相吗?’没想到他笑着答应了。现在他正在办公室里办事,一会儿出来就和我们合影。”室友满脸通红,幸福的光彩在眼角眉梢淌溢。

我也忒兴奋,还担心创办人那么忙,真的会和我们合影吗?正想着,创办人走了过来,我们赶忙走过去搀着他。创办人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大,但却极其和蔼可亲,关切的目光透过镜片似乎直达心灵深处。他微笑着对我们说:“咱们到光线好的地方照吧!”选好了地方,我搀着他,感觉温暖而踏实。室友也笑得一脸灿烂。拍完照,他握着我们的手说:“一会儿把你们的班级、姓名留给那位照相老师,让他给你们照片。”他的细心让我们感动。

我们知道他的时间很紧,不便过于打扰,便与他告别。走到路上,我忽然想起,今天刚好是教师节,我们竟忘了向他道一声祝贺。我俩后悔不已,只好在心底默默祝福这位我们敬仰的老人身体安康。

(企管系通讯部      

校园短波

合唱指挥指导

应艺术系之邀,我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我院特聘客座教授陈国中先生,9月19日晚为艺术系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合唱指挥讲座,并在音乐厅对我院合唱团进行了现场指导。

(艺术系    刘晓逸)

旅游知识讲座

9月10日晚,中部旅游业导游培训中心张翔宇主任,在龙湖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就中国旅游业现状与中国经济作了一场公益旅游知识讲座。

(学通社    茹)

勿忘国耻教育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76周年,国贸系和营销系分别在9月19日和9月20日举办了纪念“九·一八”,勿忘国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电影、开座谈会等形式,使同学们增强了爱国热情,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国贸系     周硕举    营销系    付聪聪)

博士专业报告

9月24日,郑州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侯维岩博士,在我院外语楼多功能厅为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教育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专业报告。

(学通社    徐金津)

中秋晚会上, 外教演唱《朋友》     王敏华/摄

      中秋晚会,节目精彩         王敏华/摄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四篇:生活服务

二十七、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

平常人都会说:钱财于人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那样为财舍命?但在现实生活中,爱财如命,为财舍命的人却不少。俗谚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则俗谚揭示了人性中一个弱点,便是贪财。因贪财而去冒险,去偷窃,去干种种不道德之事,去聚敛不义之财。其结果,不是作奸犯科,身陷牢狱,就是丢人现眼,身败名裂,留下终生遗憾。

聪明的人并非不重财,不爱财,因为人要生活,养家糊口,哪能故作清高?但他们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或善于商业经营,赚取利润,积累日多;或靠自己辛勤劳动,艰苦创业,因事业有成就而获得丰厚回报;有人日夜打拼,节俭度日,积年累月,有了点积蓄。总之,他们的钱财是用汗水换得,不是巧取豪夺、算尽机关得来的,这就叫取之有道。

有了钱财,如何花用,也是大有学问的。广亚一生,也曾靠自己刻苦努力和艰辛经营积累过一些钱财,但广亚绝对不是死守钱财的人,绝对不做金钱的奴隶。钱财取之社会,也要用之社会,让众多的人享用财富的利益,而不是一人或少数人独享。我的体会是: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

有些私营企业的老板,费尽心机为自己聚集财富,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也不肯多分一点钱给为自己出谋划策,组织生产和打通市场销路的人。老板自己钱多了,腰包大大鼓胀起来,他买别墅,坐豪华车,倚粉偎翠,灯红酒绿,醉心于奢华生活。但他不知道,自己聚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朋友也就越多,失去的人心更多。那些为他出过大力、共过患难的人,感到老板为人吝啬刻薄,只顾自己,不肯分一杯羹给别人,人家还会那样为他卖力吗?于是,离心力产生,得力的助手纷纷离开他,另谋出路,工人也纷纷离开厂子。老板渐渐成了孤家寡人,原来红火的企业,日渐萎缩暗淡,终于倒闭关门大吉。这就是“财聚则人散”的道理。

古代性情豪爽的人,并不那样看重金钱。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谈到年轻时游维扬一带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他都解囊相济。如此轻财好施,使他结交了许多朋友。他曾与蜀中友人吴指南一同在楚地漫游,不幸,吴指南在洞庭湖边上死去,李白伏尸痛哭,格外伤心。当时正是炎天暑月,李白只得暂将吴指南安葬在湖边。几年之后,他又来到洞庭湖岸,将友人吴指南骨骸起出,装在麻袋里,徒步背着一直背到鄂城(今湖北武昌)东边安葬。李白就是这样重交重义,为朋友不惜散尽千金。这就是“财散则人聚”的道理。

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有善养士的“四君子”。即:魏国信陵君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他们各自门下都养了几千名士人。供给他们衣食,还照顾他们的特殊需要。这些士人平时看不出有多少才能,但在关键时刻,这些人的才能却一一显示出来,为“四君子”排难解纷,营造“三窟”,出了大力,成为历史上的佳话。这也是“财散则人聚”的明证。

广亚不敢比附古人,但对上述道理却深信不疑,并在办学实践中将此理念贯彻始终。创业艰难的阶段,我和同仁们同甘共苦,但我也尽可能地关照员工们的生活。以后情况逐渐好转,我更是把关心员工福利摆上重要地位,有了钱除改善学校设施外,就是提高员工们的福利待遇。我从来不想到自己怎样积钱,怎么享受,至今住的仍是两套单元房打通成一套的公寓楼,吃的和穿的与普通员工并无不同,而员工们的福利待遇却是逐年在提高。专职导师的工资高出同级、同类学校的辅导员数倍,老师们的工资也比同级公立院校的老师高出一倍左右。因此,员工们乐意在育达或升达、成功学院效力,而且向心力日益增强。这些,都充分验证了“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的道理。

慈善与道德

——试析贫困大学生受助不知感恩现象

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行为让资助者渐渐寒心。《楚天都市报》的一篇题为“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的报道,在各大网站成为新闻排行榜的第一,引起网民的热议。

在很多人看来,也许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贫困大学生受助不知感恩的“白眼狼”行为,于是,网络上骂声一片;当然,也有人横加指责资助者的虚伪,认为他们太过功利。然而,这件事情本身反映的只是礼节问题吗?不,从深层次来讲,它恐怕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

对于受助大学生来说,知恩感恩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缺乏感恩之心,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缺陷。因此,要用一种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资助,真诚地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正在受到冲击。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和他人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真空”。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在这些贫困大学生身上有明显的体现。然而,更进一步说,为什么大学生对资助者如此无动于衷呢?我认为,一些贫困生并非不懂感恩,而是不愿感恩。其心理根源就在于: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权力及精神不平等之上的救助。这种想法无疑会引发他们的抵触心态。显然,感恩需要的是精神平等。当资助者提出资助对象应“写信”、“汇报成绩”等额外要求时,极易让他们产生一种被俯视的感觉。而他们又无法拒绝这种救助,“冷漠”无疑就成为他们捍卫精神自尊的无形盔甲。

对于资助者来说,既然是爱心助学,就不妨使其更人性化,更有效,也更彻底。在经济上给予资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心理上的救助。应该把专业心理治疗列为爱心助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贫困大学生受助不知感恩的现象正是他们心理不成熟的表现。那种以为贫困生有了经济上的资助,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的想法,其实也是过时、落后的观念。比较而言,经济上的资助不可或缺,但精神上的扶贫,心理救助可能更加重要,难度也更大。

再有,就是从资助者本身来说,就值得商榷。即使是接受学校助学金完成学业的学生,在心理上也多少有些不安,花钱方面有意无意地也要提醒自己:我是受资助的,不能过高追求消费等等。而现在是接受某个明确的人的资助,这样的学生心理负担一定会更重。因为在金钱的外面还要加上人情,这对年轻气盛的青年人来说,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社会的救助制度。捐助者的捐助,是捐献给社会,服务于社会,不对个人,不以一种恩人的姿态出现,也不奢望回报。就被资助者而言,接受的是社会的救助,他感激的是社会,而不是某个个人,这样,他的心理负担就会小得多。

贫困大学生受助不知感恩,资助者在谴责其行为的同时,可以取消对其救助,贫困生也会因当初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继续面临物质上的匮乏;然而,这样能解决多少问题呢?上善若水,慈善不是关于权力和义务的合同,而是人类善心的外在表现。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学会用一颗仁厚而不图回报的平等心态去施恩,学会用一颗感念恩德并铭记不忘的心态去接受。唯有如此,我们做的慈善,才不是低层次的施舍怜悯,而是充满神圣与温暖的爱心撒播。

(学通社     川)

第四版:文艺作品

人生如画

这是最后一节的艺术鉴赏课。美学教授将学生分成两组,然后,他拿出两幅一模一样的画,分别放在两组学生面前。

教授对其中一组学生说:“请你们在认为最精彩的地方画上记号。”对另一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认为最差的地方作上记号。

不一会儿,两组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当两幅画再次展现在同学面前时,大家惊异地发现:两幅画都画满了记号。有趣的是,一些学生认为最美妙的地方,恰恰是另一些学生认为最糟糕的败笔,反之亦然。

“对此,大家有何感想?”教授打断了学生的议论,问道。

“美无定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学生站起来说。

“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得到所有人认同,只要大部分人认可就行。”另一位学生大声说道。

“艺术是为社会服务的,作品应该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有人立即反驳。

“对于艺术家来说,常常面对一边是掌声,一边是白眼的情况,此时,他需要冷静和忍耐。”又一位学生发言。

“我们面对一幅作品,除了要有鉴赏力外,还应多一点包容。”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

最后,教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你们讲的,当然都值得我们思索,但我只想通过这堂课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就像这幅画,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不同的目光,对此,我们将如何面对?”

(企管系通讯部        谭    靖)

永远的君子

——缅怀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的书法简洁优雅,没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字字温婉圆润,却透着刚骨与豪气。国人素有字如其人之说,启功先生若没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力和完善的道德修养是不会达到这种境界的。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少人为得到他的一字而梦寐以求。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书法家,却是个极谦逊的人。他会在街上停住脚步,为的是看别人怎样写字。

启功先生从不阿谀权贵,有着一种平民性格。他在饭店吃饭,即使是厨师来向他求字,他都会认认真真地写。而有些求字者,他却会坚决拒绝。有一次,一位空军高官派秘书来向他求字,他对来人说:“我不写,你们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那位秘书一时摸不着头脑,连说:“哪能,哪能”。先生说,那就不写了。

启功先生虽享誉海内外,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一生节俭。他没有豪宅,家里陈设也极其简单。他没有专车,出门都是坐公交、打的;但他乐于助人,无论是公益捐助,还是资助贫困学生,他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他为学校拟定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著名校训。他是这八个字的践行者。学校为他和几位老教授配助手,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不该因为帮我处理日常事务,而耽误了他们的学业和前程。”

启功先生是清雍正皇帝第五子的第九代孙。但他说过:“我不吃祖宗爱新觉罗的饭,不当八旗子弟。”有一次,爱新觉罗的族人邀请他参加家族书画展,启功写诗辞谢:“闻道乌衣巷,新雏忘旧家;谁知王逸少,曾不署琅琊。”意思是王羲之是以他的书法被称为“书圣”的,而不是标榜自己高贵的琅琊王家名声才享此盛名。“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启功先生生前曾自撰墓志铭,铭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从中,可见他对人生的豁达与释然。

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两年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艺术与国学的巨大贡献,同时,他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宽容、博爱的美德和君子风范,将永为后人所敬仰。

(学通社    耿   鹏)

时间   不会风化记忆

时间是一潭清泉,记忆是泉中光滑的卵石;时间的冲刷,记忆便越发圆润和闪烁。

孩子的记忆是清晰的,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都历历在目。麦田只知道今年的收成,风儿不再记得曾吹起的自由的纸弋。树上的知了也只记得那一个夏天。而我有关于童年所有美好的记忆。时间并不代表遗忘,记忆已经化为永恒。

文字的记忆是清晰的。白纸黑字,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历程,一段辛酸的往事。焚书,但灭不了曾经的印记。禁言,但封不了历史的事实。我想写一本书,写下关于记忆的思考,关于记忆的真正的命题。我想作一幅画,绘出记忆的模样,把抽象变成可触及的实体。我相信文字的魅力,一如那些投身文字的人。时间不会忘记留下的精神财富,那些他们见证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是清晰的。尧舜大德,商纣暴虐,武王纳才,春秋战国,天下大统,历经秦皇汉武唐宋元明清,华夏五千年。泱泱大国沉重的历史的记忆,假如我们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时间不会让一个人忘记过去,亦不允许一个国家忘记历史。一个人风化掉自己的记忆会停止思想的升华,一个国家记忆风化就意味着民族的衰亡。

时间给了我们成熟的身体,记忆给了我们成熟的思想。时间给了国家悠远的历史,记忆给了国家沉厚的积淀。

时间让我慢慢成长,给我美好的童年,快乐的少年,充实的青年。记忆是我搏击未来的财富。时间是实践的基石,我将珍惜每一次砺炼,将每一次机遇化为记忆的财富。

(企管系    赵志超)

不知什么时候,我养成了一种听雨的习惯。每逢雨天,总要找一个地方,以一种淡淡的心境倾听窗外的天籁之声。让心扉敞开,任那晶莹剔透的雨珠敲响我沉寂的心鼓,让我干涸的心池溢满欢畅的涟漪,忘记了压抑在心中许久的郁闷。

很多时候,夕阳载着几朵云缓缓飘来,渐渐落成黄昏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更不用说那骤雨云梦、朝雨芳草、暮雨客舟、春雨杏花、秋雨梧桐、雨打芭蕉……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数不清的吟雨诗篇。“乡梦渐生灯影外,客悉多在雨声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尽了春雨初霁的喜悦;南宋词人蒋捷则用听雨将人生写得形象透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上,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上,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是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的浪漫、壮年的漂泊和晚年的悲凉跃然纸上。

我只是红尘中的凡夫俗子,听雨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格调和境界。在随意的氛围中感受雨的独特。檐下、树下、伞下、道旁,都可以听雨。听雨的潇洒、雨的沉思、雨的欢腾。听雨的时候,我的耳和心相联,于是,就赋予雨一种生命和思想。雨声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撞击我的心灵。像一条重归大海的鱼,再度听到熟悉的涛声,体味到一种久违的、忘我的悸动。

春日听雨,如听一首山野抒情小调。软雨细丝,淅淅沥沥,翩然洒落,唤起童心。

夏日听雨,如听一首英雄交响曲。滂沱骤雨,钟鼓咚咚,激荡我心,激情诗意。

秋日听雨,如听一首命运交响曲。细雨霏霏,北雁南飞,枫叶似火,静穆沧桑。

用心听雨,感受自然,品味人生,极有乐趣。

(学通社    李  抒)

——听班得瑞音乐《清晨》有感

清晨,自鸟儿的啁啾声中醒来

低低的和弦像是怕惊醒了阿尔卑斯山的美梦一般

轻盈絮语 诗意翩然

 

钢琴重低音的音节

使世界逐渐清新辽阔起来

错落有致的音符

随着山脉的起伏次第绵延

 

流水般的音符若隐若现

空灵的复音使人仿佛看到了晨雾氤氲的美态

回旋的仙乐天籁般传来

在心海蔓延

 

浮躁的世界

因了这自然的音乐空气变得平和

人生的清纯远离了浮躁

灵魂深处渴望倾听这个世界

在转了一天之后清晨醒来

述说着的内涵

 

回响的旋律

象一床宽大而舒适的被褥

在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

包裹着 温暖着 渴望着

太阳升起在林间、湖泊、山岚

心间流连

                                                                                                         (校友     周国富)

送你一包口香糖

暑假返校的火车上,因为无聊,我摸出包里的一本杂志,随意地翻看。

“小妹是学生吧?”我闻声抬起头来,看见坐在旁边的一中年妇女正对我微笑。虽然我在外一般不和陌生人搭话,但出于礼貌,还是“嗯”了一声,并微笑着点了点头。

“哪个学校的?”她热情地询问着,我不失礼貌却也并不热情地回答。答着答着,我开始难受起来,可能因她好多天没刷牙,口中散发出一种极浓的大蒜味。那种强烈的气味,不断刺激我的神经,让我肠胃翻涌。

我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她能闭上嘴巴;然而,她却越说越带劲,从学生说到医生,从国内说到国外,表现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情。我虽反感,但却发作不起来,因她的热情跟她的话语一样让我吃惊。她不停地从包里拿出花生、甘蔗、橘子、鸡蛋什么的,非要我与她一起分享。

我心里十分矛盾,如果我直言,或者只需做一个捂嘴的动作,就会马上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口臭对旁人的影响,但这无疑会伤害她的自尊,也会让我俩陷入尴尬和沉默的境地。如果我保持沉默,则要一直忍受下去。

正在我想着该怎么办的时候,列车员推着零食过来,吆喝着:“方便面、矿泉水、口香糖……”此时,我突然有了主意,买了两包口香糖。中年妇女说:“车上的东西贵,不划算。”我笑笑说:“没关系,我就喜欢吃这个,可以提神醒脑,不信,你也来一块!”说着,我随手递给她一包。她有些迟疑地接了过来,看我剥一块填进嘴里,她也照做,然后对我笑笑,说了声“谢谢!”

有了清新的空气,我的心情自然愉悦起来。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可以让生活变得如此美好。

(国贸系     周硕举)

秀美泰山         国贸系      张 扬/摄

中缝

1—4版中缝:

信件的别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即书信。

:原来用来写字的小而薄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古代书写用的长而厚的木片,长约一尺,因而,亦称尺牍,引申为书信。如尺牍、华牍。

: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叶圣陶曾为自己的关于语言教育的信件集题名为《语言教育书简》。

笺:题诗、写信用的纸,引申为信件。如便笺、华笺、锦笺。

尺素:古时用素(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而叫尺素,又简称素,引申为书信。后来,尺书、尺纸,也成为书信的别名。如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本是封套。写的信须装入封套,因之,将函引申为信件。如书函、便函、公函。

:本义为封。写信须加封缄,故引申为书信,如华缄、缄札。

启:本义为打开。写信封缄,收信人自然会启封,因而,启、书启等成为信件的别名。

八行书:古时信纸每页八行,故从南北朝起,八行书成为信件通称。

双鲤鱼:是用两块刻有鲤鱼的木板作信件的封套,故为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来。”由此而产生了不少信件代称。诸如鲤鱼、鱼书、鲤素。

雁足: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禁,北海牧羊19年。汉昭帝时,汉与匈奴和亲,索要苏武,汉使诡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苏)武等在某泽中。”因而雁足、鸿雁代称为书信。

2—3版中缝

评头论足之妙语

他多才多艺 He's versatile.

她是个很能干的人 She's a real go-getter.(指能干的人)

她口才很好 She's eloquent

她是个博览群书的人 She is a well-read girl

John 是个书虫 John is a bookworm

他为人正派 He flies right

他是个好人 He is a good guy

他容易相处 He is eary to get along with

他助人为乐 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他很有事业心 He is enterprising

他富于创新精神 He is creative

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He is responsible man

他很内向 He is very reserved.

她很细心 She is thoughtful

他很有主见 He knows his own mind

她很喜欢出风头 She likes to show off

她是个马屁精 She is a bootlicker

他经常说别人坏话 He often speaks ill of others

他爱吹牛 He likes to brag

她净说好话 She is a smooth talker

你有胆量 You have a lot of guts

她身材很好 She has a good figure

她是个长舌妇 She is a gossip

他是个败家子 He is a black sheep

他是个老顽固 He is a stubborn

他很好色 He is fresh

他骄傲自大 He is stuck-up

他很狡诈 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很令人讨厌 He is very offensive

他头脑简单 He is simple-minded

他爱摆架子 He is acting big

他难以捉摸 He is vague

                                                                                                  (外语系供稿)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