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二十二、人生在世,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发布人:徐赵妍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

要说人活一世,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有些人也许不相信。有什么福是人享受不了的呢?广亚以为,这确是一句大实话。我的家乡河南有一出豫剧,戏名叫《老子、儿子、弦子》,说的是一位退了休的老人,喜爱拉弦子,经常和爱演唱的人在一起拉拉唱唱,很快乐。发了财的大儿子却认为老爹在街头拉弦子丢人现眼,就把老爹接进他城里的别墅,派专人伺候。一天到晚,不让他做任何事情。一切都是现代化享受,但他在别墅里急得要发疯。在极度无聊中,他冲破重重阻碍也要到街上拉弦子,最后得了病才得解脱,跑到老伴的坟头上大诉苦水。那种福气他确实享受不了。一个爱拉爱唱的老人,你让他放下弦子,关在别墅里,尽管吃讲营养,衣讲时尚,用讲高档,但他还是浑身不舒服。你认为做儿子的尽孝顺心让老爹享清福,却不知那正是让他活受罪。这种事例,在现实中不少。

有一位老人,在农村劳动惯了。一天,儿子把他接到城里住。他喝不惯城里的水,睡不惯城里的席梦思床,夜里听着窗外汽车的噪声和人们杂乱的说话声,他睡不着觉。他心烦意乱,嚷着要回去。他喝家乡甘甜的井水,习惯睡老家的硬板床,喜欢看农村的麦田、羊群、青山、绿树,喜欢听村庄里的鸡鸣犬吠,喜欢和几个老头在一起侃大山。他在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再也不愿住下去。儿子儿媳劝不住,最后只得送他回了农村老家。

爱劳动的人享不了清闲的福,爱挥洒丹青的人享不了停下画笔的福,爱写作的人享不了不爬格子的福,在农村生活惯了的老人享不了乍一进城的福。

广亚自认一生是奔波的命,天生享不了坐下来清闲无事的福。每天总要找些事做,到校园各处看看,与老师和学生们交谈交谈,忙忙碌碌,一天下来,虽然劳累,却很充实。进入老年,仍不喜欢静坐办公室里听汇报。到大陆办学,往来海峡两岸,奔波十多年了,至今仍在不停奔忙。虽然那里的学校我都交托有人管理,但我仍不放心,还要经常亲自跑去看一看。看到我交办的事情办得好,我很满意,也很欣慰;如果办得不好,我会当面指出,不留情面。八十多岁的人了,还是闲不住,命里注定,享不了清福,没有办法。

我这一生,清福没享,苦却吃了不少。有人说我吃大苦,办成了大事业。我想,人生有享不了的福,确真是没有吃不了的苦。历史上,凡做出非凡业绩的人都要吃苦,业绩愈大,吃苦愈多。苏武北海牧羊,持汉节19年,“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苦不苦?诸葛亮为平定南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苦不苦?曹操征高干时,腊月天北上太行,作《苦寒行》。诗中说:“羊肠阪崎岖,车轮为之摧……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楼。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苦不苦?苦是人吃的,再大的苦,咬咬牙,也就忍过去了。如今,60岁以上的人,大概幼时或年轻时候,都吃过一定的苦。现在,立志创业的青年,也要准备吃苦。谁怕吃苦,谁就难创下事业。天底下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就能干成的事情。玄奘西天取经,《西游记》写了九九八十一难,虽是小说虚构,但就历史真实讲,那种艰难困苦也不是常人能想象的。所以,奉劝今天的青年人,你们正当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精力充沛,要接受磨难,不怕困苦,并且乐意在困苦中磨砺意志,树立力行精神,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时代变迁,今天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好得太多了。祖辈、父辈为创业吃了许多苦,他们对子女百般呵护,尽量让青年一代过上优裕的生活,这是天下父母的爱心。但一些青年人依赖心理越来越强,有的人上了大学要父母去租房陪读,生活起居都要父母照顾。大陆一家报纸刊登一篇报道,说有一位甘肃的青年在北京上大学,每月把自己穿脏的衣服打成包裹寄回家里,让父母洗净了再给他寄去。不了解情况的邻居见了,还以为是这家在外上学的孩子关心父母,买了好衣服寄回来让爸妈穿的。这样的大学生一点自立精神都没有,能够吃得苦吗?将来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困难怎么办?父母会指望他们回报些什么?

 

 
版权所有 ©2004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