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十二、我所办的每一所学校,除了挹注我个人所有的积蓄,更投入了我所有的青春和生命
发布人:徐赵妍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8日  责任编辑:

办学校是要注入大本钱的,这浅显的道理,人人知道。我是空着两手到台湾来的,何以能办得起学校,又何以能办成一系列的小学、中学、大学?广亚没有三头六臂,不会呼风唤雨,更不会自己造出纸币。除了自力更生节衣缩食,惨淡经营外,别无它法。

广亚常说:自助天助。我会省钱,我能存钱。我单身一人来台湾,妻子离散,音信隔绝,这是人生的不幸。但从另一方面说,少了家累,开支消费也就减少了许多。加上我勤俭节用,钱进了我的口袋,我不会随便乱花,这是农家出身的我自小养成的习惯。再者,我到台湾一年多光景时,一位同乡好友负责军报发行,利用业务人脉,抓住纸张缺货时机,着力囤积,并拉我出资参股。这时,正好赶上1949年6月台湾币制改革,以新台币取代旧台币。新币未立,物价波动,于是适时抛售囤积的纸张,大赚了一笔。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以钱赚钱,投资获利的甜头。如果当时我的口袋里分文没有,每月到手的一点薪金吃光花净,遇到再好的机运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身边擦身而过。我这样省钱存钱,当时并没想到要等办学使用,说实话,我心里连办学的影子还没有呢!等到我萌发办学之念,并打定主意后,正好将这点钱全部投了进去。

我说过,我在台北办第一个育达的本钱是从我自身省下来的;我办的第二个育达——桃园育达的本钱,是我从台北育达身上省下来的。我曾经比喻办学是个大钱坑。当时,我作为一个小公务员,无论如何也省不出许多钱,所以一开始只是因陋就简,几经曲折,建成了简易校舍,是以应急为原则。学生招多了,就及时盖几间,学费也就跟着学生增多而水涨船高。一方面为开源频出新招,一方面又为节流精打细算,当用者节用,省到无可省之地。桃园育达分部开创的本钱,我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硬挤出来的。

至于第三个育达,即点点幼稚园,那是利用台北育达的一隅之地,于1974年开办的,旨在帮助台北育达的教职员工解决照顾稚龄子女的难题。其开办费用,也是我从台北育达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最后说到在大陆河南家乡办的升达学院、巩义成功学院、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还有在台湾苗栗办起的育达技术学院,每一所院校都是需要巨额投资的。我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单靠我口袋里省是根本不行的。环境逼人想出办法来,这就是搞副业赚钱。这副业就是我从1973年起涉足商界办的一家建设公司,经营房地产开发,中间的一次大挫折不必多说了,最后力挽狂澜于即倒,又经过十年拼搏,终于又赚到大钱,办大学才有了大本钱。我先至内蒙试点,而后郑州、北京,转回台湾苗栗,复返巩义家乡落点,到晚年竟然掀起了这一波办学的旋风。

办学校没有钱不行,单有钱还不行,还要人为事业投入青春和生命。我办学和别人不同,不是把学校建起来交给别人全权管理,自己当甩手掌柜;而是由我全权掌控,亲手经营,一切按照我的理念行事,成败得失由我负责,这就要付出极大的辛苦和劳累。我从28岁就开始走办学之路,到今年85岁了,57年岁月里,我的一切都投入了簧舍学堂,为造就新一代英才而殚精竭虑,其间的痛苦、辛酸、快乐与安慰,一言难尽。57年,我奔波了大半个地球,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我为办学事业全盘付出了,心血为此倾注,痛苦由此产生,事业由此成就,生命由此衰老,至今仍未停下脚步;可我不但无怨无悔,而且乐在其中。因为此生岁月,我没有在无所作为中荒废,更没有在寂寞无聊中消磨,我辛苦赚来的积蓄钱财,也没有供自己挥霍,而是点点滴滴都用在了泽被后人的教育事业上。我的无怨无悔,乐在其中,正在这里。

 

 
版权所有 ©2004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