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十一、我一生不断捐资助学,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自己苦出来的本钱自己乐”。
发布人:李莹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6日  责任编辑:

近几年来,不断有朋友问我:“你一生办了10所学校,花费的资金惊人,你从哪里弄来那么多钱捐资助学?”我只能含笑回答他们一句话:“自己苦出来的本钱自己乐。”

干什么都需要本钱,天下哪有无本生意?办学校更需要有大本钱,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本钱从哪里来?天上不会掉下纸币、银币,我也没有所谓背后的财团支持,也没有有钱的朋友慷慨解囊相助。初来台湾时,结交的大多是穷朋友,各人都靠微薄的薪金生活,自顾不暇,何暇顾人?那么,办学的钱究竟从何而来?我的回答还是那句简单明快的话:自己苦出来的。

广亚在前边的文章里已经谈到关于办学本钱的事,谈过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我要先讲,为什么说自己是苦出来的?这个自己当然是指我,我强调这个自己就是一切苦皆由我自己来承担,不要别人为我分忧。在台湾,许多私立学校都是由董事会筹资办学的,而我历来是独资办学,董事会都是我的好友,他们不必为学校筹募经费的事操心。经费的事全由我自筹,办成学校自然也由我管理。一切人事、财政、校务权力由我掌控,没有别人掣肘。我是个大家长,当这个家不容易,其中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自力更生,求人不如求己”,这是我一贯的理念。原始的本钱,总要靠自己辛苦积来,少不了起早睡晚,省吃俭用。这种个性是我从祖辈、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我不怕吃苦,不图侥幸,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一方面节衣缩食,一方面想办法开辟省钱门路。不是去想歪门邪道,而是寻找生存发展机遇。用抢占先机扩大生源,生源增多自然学校收入增加;节省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学校建设上。在经费实在困难,而又要建楼房,改善育达办学条件时,我也曾以高息向合作银行贷款,这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前瞻的眼光,自信我具备这些个性。后来,我大胆步入商界,以办建设公司从事企业经营求生财之道,历经波折困厄后终获成功,使我积蓄下跨越海峡,创办大学的资本。

57年来,靠着不怕吃苦,苦了再苦,我一路奔进,竟然有了办成10校的记录。这便是:1949年,办起台北育达;1955年,又办成桃园育达;1974年,我为台北育达开办附设点点幼稚园;1993年,我到大陆初次办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1994年,我在河南办起郑州升达学院;1999年,我除了在北京办起北京育达高级职业学校外,又在台湾苗栗办成育达商业技术学院;2002年,我又在郑州办了贝斯特小学;2004年,回到生我养我的父母之邦巩义市,办起了成功学院,加上我长期资助而维持着的台北惠民中小学,就是10所了。其中办的高职、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经贸外语学院,我只出资赞助,建校的部分物力,得到了当地合作一方分担,也不劳我经营。余下7所办学的本钱,统由我一肩挑起,独立成事。每一所学校从筹备、选址到建设、开办都不是三朝两夕,而是数月、数年,有的长达十几年,其中苦乐,当然也只有我体验最深了。

每一所学校的经营,特别是对7所学校的经营,我可以说事事关心,虽做不到事必躬亲,但凡我安排之事,必一一过问,亲临现场。有人可能认为这是自找苦吃,我也说是自己苦自己,但我甘之如饴,心甘情愿这样做。否则,我不会在85岁的高龄,仍然马不停蹄地冒酷暑冲严寒在海峡两岸奔波。

办学之苦,苦中有乐,我说过,这种乐,不是吃喝玩乐之乐,也不同于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居陋巷之乐;当然,更不是无事一身轻,游山玩水自在逍遥之乐,而是办好学校做育人才成功之乐;是学生跨进校门,走入课堂用心钻研,教师传道授业,校园钟声悠扬,师生和谐之乐;是毕业生走出校门,自立创业,以优异成绩回报母校之乐。总之一句话:“自己苦出来的本钱自己乐。”

 

 
版权所有 ©2004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